当马云脱掉西装、除去领带走上今天在杭州举行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发言席时,他用一种轻松方式诠释了对一个宜居城市的理解。他说,“在家乡,我觉得穿上西装就不会讲话,这是我的城市,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这是上海世博会最后一个主题论坛。如何建设和谐城市、创造宜居生活?面对全球近40亿人口生活在城市的现实,参加论坛的中外嘉宾不约而同把关注点落在“人”上面。
以人为本,为增进市民福祉多做实事,城市就能走向宜居。这与半个世纪前丘吉尔提出的“城市即人”异曲同工。
宜居,未来城市竞争核心
“十年创业,我记不住杭州的哪一幢高楼给我留下了印象,我记得的是杭州老百姓给我的支持,我的同事每天的辛苦和微笑。城市的魅力一定因人而异。”自认为幸运创业者的马云说。在他眼中,建设城市和运营公司的道理相同,都应“以人为本”。公司大楼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为员工舒心地工作、生活服务的;同样,城市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
马云希望自己的公司不是农场,而是动物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谐相处。城市也是如此,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未来城市的竞争将不是高楼之间的竞争,也绝不是GDP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马云说,要留住人,竞争的最关键是“是否宜居”,是空气、水、食品安全的竞争。
邻里,决定城市宜居质量
没有了人,城市只是个空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荣誉教授约翰·弗里德曼直率地指出,目前中国很多实体规划十分庞大,但这些规划往往是二维建设,居民并不包含在其中。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一个数据来显示,比如2010年会有多少人,2020年会增加多少人。
那么,这些具体的人在哪里?“这些城市规划往往忽视社区,而社区恰恰是跳动着的城市心脏。”约翰·弗里德曼认为,社区是人们居住、相遇或相聚的场所。一个优质社区能把人们所居住的时间、空间完美地融合,建立在相互熟悉、信任和帮助之上的人际网络,使城市被人们所珍惜。这个被珍惜的特质成为每个城市无形历史中的一部分,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其实居住的场所,无论在哪里,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优质的邻里关系。”他认为,重构生机勃勃的社区和邻里关系,以活跃的、有组织的 单位来构成城市的脉络,而不是以简单的行政单位界定社区,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途径。
新移民,不能忽略的人群
一个宜居的城市,首先是一个公平的城市。不止一位嘉宾关注到城市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人群。
“要解决新移民的融入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以上海为例,拥有1/3的外来人口,但真正容纳他们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未来,将有大量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共同成为维持城市基本功能运转的市民。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状况,以及城市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合理地考虑这个人群的基本需求。这个人群也没有完全把城市当成他们的家,城市对他们的接纳也很有限,他们依然被称作‘外来务工人员’。”郑时龄说,“如果这些人不稳定,会造成城市发展的停滞。”
此外,新的城市管理项目设计时常忽略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女性。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副教授贝尔纳黛特·雷苏雷桑以她对孟加拉等四个亚洲国家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一个宜居的城市,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安保政策、就业等方面应重视女性的需求。
城市的基础细胞是家庭,家庭和谐的关键在于两性关系的和谐。本次论坛特别为女性设置的“和谐城市与女性智慧”分论坛,让人再次认识到女性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程乃珊认为,高学历女性婚后应暂时回归家庭。“女性待在家里是对下一代负责,对城市小公民负责。而社会应该给高学历女性提供回家照顾孩子及复出工作的机会。”
“城市没有智慧女性,就会失去色彩、灵魂、灵动。”上海市妇联主席张丽丽说。(记者 吴妙丽 戴睿云 见习记者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