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谷歌苦心经营了长达5年的数字图书馆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570位权利人的17922部作品已被谷歌扫描上网,谷歌或将面临着国内相关权利人的侵权指控。
事实上,今年8月谷歌高调宣布将在原有的谷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构架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后,这项浩大的工程便已遭到了包括北欧等地出版商的极力反对,谷歌单方面圈划的数字图书大饼遭遇到重重阻力。
免费数字图书频频侵权
10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发出一则关于“文著协通过中国作家网就谷歌侵权致著作权人”的公告,希望广大作者登录谷歌网站,查看作品是否被收入谷歌数字图书馆。如果有作者可以根据和解协议,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和解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该公告显示,如果被谷歌数字图书馆收录的作品未经许可已经被数字化,作者可要求现金赔偿,每本书至少赔偿60美元。而在今后的使用方面,谷歌方面则将支付给著作权人销售收入的63%作为使用费,与此同时,著作作者还可以选择直接删除图书。而不同意和解者,则可在明年1月5日前提出诉讼,另行要求赔偿。
来自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初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谷歌数字图书馆上,至少有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种作品被收录,包括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作家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等的论著。对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表示,尽管谷歌全球化的数字图书馆文化资源共享,但前提应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即在保护个人权益、尊重著作权的前提下进行。来自谷歌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8年底,谷歌数字图书馆已收录近800万部图书。
显然,谷歌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的这座“免费城堡”并不能赢得图书著作人的共同认可。而在今年8月份,谷歌高调宣布构建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后也遭到了出版界人士的反对,北欧出版协会当时便发表声明,抗议谷歌所打造的数字图书馆伤及当地著作权人的权益。
和解协议只在美国有效?
事实上,一开始谷歌只是宣称联手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大学的图书馆,然而,伴随着谷歌数字图书馆规模越来越大,其所涵盖的藏书范围也逐日增长,早已超出了美国本土。
公开资料显示,谷歌早在2004年开始对图书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向美国公众提供服务。2008年美国作家协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就谷歌未经授权即对图书进行数字化一事达成和解协议,该协议将于今年11月6日正式召开听证会,一旦和解协议获得批准并最终裁定,将产生效力。届时,根据美国版权法,中国著作权人也会包含在和解协议范围内。
尽管谷歌方面表示,为了构建在线图书馆,已与逾2万多个出版者和作者成为合作伙伴,以便让这些出版者和作者的图书可以出现在谷歌上,不过,相比起该在线图书馆动辄近千万的藏书规模,受版权保护的出版者和作者数量则显得微乎其微。
就此,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按照国际复制权组织秘书长奥拉夫的要求,向有关单位转发了关于在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事件中维护中国文字著作权人权益的通知,同时该协会还专门就此事召开法律专家座谈会,认为和解协议中对中国著作权人的限制并不公平。
不过,目前谷歌方面仍似乎没有改变扩张在线图书馆的意思,称由于此前和解协议解决的是发生在美国的诉讼,它只对在美国境内访问图书搜索的用户产生直接影响;对于美国本土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图书搜索体验仍不会改变。也就是说,美国本土以外的著作权人接下来想要维权将更加不易。
免费模式背后的隐患
很明显,谷歌闷声做大数字图书馆不会只是像谷歌共同创始人兼技术总裁谢尔盖·布林所说的“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那样简单。在免费数字图书馆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与谷歌的搜索业务至今依然免费的道理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谷歌的免费大餐也不得不让人担忧其背后所潜藏的隐患。早在1993年,微软推出了定价99美元的大百科全书“Encarta”,最初,Encarta只不过被视为芬克和瓦格诺百科全书的CD版,不过,微软此举却引得《大英百科全书》在短短3年时间内销售额下滑近一半,尽管微软从中盈利达1亿美元,但它却使整个市场市值缩水超过6亿美元。
然而,谷歌的免费策略终究还是吸引了广大读者的蜂拥而至。正如谷歌CEO施密特所言,免费的问题在于它消除了市场中存在的所有价格差别结构,并倾向于造成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而非对各种产品区别定价。
业内人士指出,一旦谷歌数字图书馆的庞大态势成型,那么,不仅是对于版权人、著作者,乃至于整个中国数字图书产业,都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今的谷歌,还在酝酿着自己的下一步,便是开办网络书店,并发布图书供电脑、手机和某些电子阅读器用户阅读。可见,一旦数字图书馆站稳脚跟,给谷歌带来利润的可观程度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