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躲得起?
茅台越来越贵,但是百姓向来有法宝:惹不起,躲得起,换到这里就会出现典型的“不睬你”的心态,或许有人会说茅台五粮液,老百姓也不喝,涨就涨它的吧。
搜狐微博网友就有这样的感慨:说什么“天价茅台”、“飞天茅台”。炒这件事的人真是闲得!百姓们才不在乎那些“天价”的东西,你涨你的茅台,我喝我的红星、牛二。累死你!我们也与你没共鸣!也有名为“@闲云野鹤1226”的搜狐微博网友也颇感无奈:茅台涨价了,这与普通人有什么关系?中国的消费很畸形了。谁管得了?
疑惑 茅台海内外价差近半 “内贵外贱”背后是制度失衡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原材料上涨、节能环保成本上升……谈及这种物价的怪现状,相关部门总能找出一大堆推脱的理由。但细想,这种理由都很容易证伪: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甚至被我们视为“拦路虎”的影响因素,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倒成为弥补制度缺陷的契机。香港的农产品来自内地,却卖得比内地便宜,原因在于蔬菜统营的制度设计,省掉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使得终端的价格相对低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决定交易成本。外贸有20%不等的退税,出口到美国的运输路径,除海关外并没有层层关卡。与之相反,产品内销,没有退税不说,还要面对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和进入终端市场的层层盘剥,其中也少不了行贿成本,而这些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就解释了同样是茅台,为何国外卖得便宜,国内却如此之贵。
无奈 反腐不动真格的,茅台价格就限不住说“市场行为”倒还能自圆其说:如果市场上没人买这些越来越高价的高价酒,愁嫁的皇帝女儿总是会自降身价的,正是因为高价酒奇货可居,炙手可热,酒厂才敢于如此有恃无恐地将价格一涨再涨。问题是,高价酒市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市场”?
不难发现,高价酒销售的旺季总是在年头、年尾,而主要消费形式,则是团购和礼品酒,消费途径,不外乎公关需要、团体吃喝、公私送礼等等,去向则不外各级“衙门”、企事业机关、重要客户和关系户,以及各类有权或“有用处”的“县官”和“现管”们。
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近日,素有“茅台局长”之名的佛山高明规划局局长谢安华近日落马,据称其性格豪爽,喜饮酒,尤钟情茅台,无论公务接待还是私人宴会,谢安华必喝茅台酒。另一名知情人士则称,因“茅台局长”名声在外,逢年过节必有人上门给谢安华送茅台酒,而去年谢因涉嫌违纪被查处时,从其家中搜出茅台酒二十多箱(六瓶装)。
警醒 茅台酒贵 与你有关千万不要认为,茅台涨价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在白酒领域举足轻重的茅台,其价格的涨势,极有可能促使普通白酒价格跟着涨,由此损害的是更为广大的人群的利益。
就市场论市场,如果说,低档白酒、啤酒之类涨价过高,普通消费者还可以靠少喝、不喝来节约开支,也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市场选择,迫使生产厂家降低毛利率,让利换市场,但高档白酒的礼品化、公家消费化特质,让老百姓避无可避:不论你是否喝这些酒,你都在实际上无可奈何、无可选择地在喝“二手酒”,因为公款消费固然是纳税人埋单,哪怕私人扔向“公家人”的手榴弹,最终还是要以被“砸倒”者回报的形式,把账单硬塞到纳税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