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矛盾体
“至诚至性的俞敏洪”和“要求业绩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之间,碰撞出了最大的矛盾体。《中国合伙人》上演后,一些离职的新东方员工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赵先生在新东方的职业生涯正好横跨了新东方上市的时间,他说,上市后公司对员工工作的要求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会更多以财务为导向。“在上市之前,我情愿加班到四五点,哪怕通宵,我的心里都是非常愉悦的。在上市之后,虽然收入有提升,但感觉一切工作是为了完成报表、迎接审计、追求利润,和我当初选择新 东方的出发点不一样了,所以后来我离开了。”
曹茗(化名)是在新东方上市才入职的。在她的回顾中,关于理想的部分很少,职业和收入的部分占了大多数。“离开新东方是因为个人发展因素,另外工资和待遇越来越差了。”目前曹茗和朋友开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在她的口中,新东方就是个公司,而且是个企业文化不怎么让她满意的公司。“单纯就是‘你来上课,我给你课酬’,简单的利益关系。”
一位不愿具名的同样在杭州的前新东 方员工回忆起与俞敏洪见面时的情景,“老俞是个特别好的人,当时他到杭州新东方来视察,给全体员工做了一场培训。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我们校长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俞,结果他满场找我,还主动过来和我合影。”她觉得俞敏洪不只是一个教育家,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同时又有一种特别质朴的感觉。
不过从追求业绩的角度,新东方还是有让她“不舒服”的事,例如“续班率”与绩效挂钩。“比如有个学生在我这上了‘托福80分班’,这一期上完了他觉得效果还 不错,还想再往上冲90分,就再报一个‘90分班’,这样叫续班率。”她直言,这是自己和同事们比较反感的的事,拿来做业绩考核的话,相当于强迫学生续 班。
马云进行VIE结构调整,目的是让支付宝顺利拿到国内支付牌照,结果搞得SEC“草木皆兵”。俞敏洪的VIE结构调整,业内评价为“铁肩担道义”,却落得股价大跌。如果看到员工对新东方和阿里的不同评价,不知道出了名“讲义气、重情义”的俞敏洪会问作何感想。
谁为私有化买单
倘若新东方私有化,所有账目就不必公开在投资者面前,也不会受二级市场左右。俞敏洪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步伐来长期发展教育事业,也能给“后悔上市”一个交代,一举两得。
“希望走私有化道路的公司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公司股价很低,时机正常,于是就私有化了,主要因为便宜。另外一类是想进行重大战略转型,但是公开市场不认可,或者对转型能否成功心存疑虑,转型会受很多牵制,那么就选择走私有化道路。”黄嵩指出,这些公司虽然私有化了,但未来还是想争取再上市的,这样投资者 也好获益。但是新东方的情况不一样,俞敏洪是不想上市,或者他认为教育这个行当不适合上市。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私有化B2B公司一事正式落实。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亲自发布邮件,对此作出详细解释。内里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敢于放弃今天的成功,才能取得更上层楼的发展。”紧接着,有关阿里巴巴整体重新上市的声音便不绝于耳,对此马云亦从不否认。
如果私有化不是为了调整再出发,又有谁愿意为新东方的私有化买单?博威资本董事总经理于向东给南都记者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私有化”是股东对自己企业信心的体现。因为,私有化就是股东拿一笔钱把自己的公司买下来,无论这笔钱是多少,首先得拿得出来才行。
关于“这笔钱”,黄嵩则表示,按照常规做法新东方可以引入PE资金实现私有化。但如果新东方的私有化是因为俞敏洪“后悔上市”,而不是为了再上市,那么PE的利益如何保值增值?“简单来说,人家都借钱给你了,你靠什么钱来还他?”
如果不考虑引入投资方,俞敏洪和新东方还能通过自有资金的方式来实现私有化。但黄嵩认为这其中也有难点———只攒钱而不投入再发展,竞争对手们是不会等新东方的,其市场地位将受到影响,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同样得不到保障。
从另一个角度看,“VIE结构”调整之后,浑水做空之时,新东方股价暴跌,恰是私有化最好的时机。为何新东方最终没有付诸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