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旅游教育 >

艺校潜规则:想要成名需一直“潜下去”

时间:2009-08-20 10:06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daping
  

         记者日前调查艺术院校“潜规则”,业内人士自揭内幕,中戏等院校称是耸人听闻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年届70的知名博导,在财色两方面“潜规则”一位女学生后未能兑现其考博承诺。在这位受害女学生到处告状的情况下,博导无奈下只好“声泪俱下”地向中央音乐学院纪检部门主动坦白。
 


  该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有关艺术院校“潜规则”的话题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那么艺术院校当中潜规则有多普遍?潜规则的方式有哪些?日前记者为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调查


  大多艺术考生家庭都有血泪账



  有业内人士认为,潜规则已经在报考艺术院校的考试中泛滥成灾。
 


  几天前,记者采访了东北某艺术院校的龚教授以及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目前在北京当歌唱演员的小刚。他们两个人从考前辅导、外地艺术院校与北京艺术院校潜规则区别、从事潜规则者的品行特点与收入等多个方面,对记者陈述了他们所了解的艺术院校潜规则。
 


  1.没30万别想上
 


  “大多数艺术考生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泪账。”东北某艺术院校的龚教授对记者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潜规则开始在艺术院校渗透。现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名牌艺术院校,至少30万,而且在专业方面还得说得过去。因为想交钱的人多了,交钱的考生里面也有水平不错的。考官或者系里有影响力的教授一般手里都掌握几个能考上的名额,你有把握考上,才敢收你钱。



  龚教授说,有些不交钱的考生也能考上,例如一个系要收50个学生,那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钱,那是尖子和天才,考官是不敢把天才拿下的,总得有人撑门面。
 


  小刚说,他考上的是外地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艺术系,他考试时几榜都是第一,但是还是在考试前拜师辅导,并且交给了某些关键人物1万多元辛苦费,这样才稳稳地考上了。”

 

 2.考前辅导 “点石成金”

  

      不过稳妥地收取好处费的方法,主要靠的还是考前辅导。龚教授说:“懂得声乐的都知道,考前辅导你几个月,能管什么用呢?其实什么用都没有,但是你要想考上,就必须得去拜师接受辅导,每课时就收取1000到2000元。西安某艺术院校一个系主任,课时费1200元,课时才20分钟,这不是点石成金吗?课外辅导大赚其钱,就造成老师不爱在系里教课,都糊弄学生,或者让自己的研究生代课,自己都去外面教课了,考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高质量的辅导。



  “你去看看教授们的车与房,就知道他们多有钱了。”龚教授说,有个音乐学院院长家,先别说房子里的摆设,光那一台大钢琴,就价值几十万元。小刚说:“教授们开名车住豪宅的太多了。”



  3.考上的考生被继续“潜规则”



  龚教授说,在报考艺术院校时,有老师收你钱并且给你办事,那还是属于道德好的。例如他认识的一位著名歌唱家,对自己没把握办进去的学生绝对不收钱。



  办考前辅导班的张先生也向记者透露,据他所知,有些有信誉的老师没把握的不收费,有把握但是万一考生没有发挥好,考试没过的,还有一套退钱机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潜规则”者都有如此“高尚”的品德。龚教授说,有些艺术院校老师收了钱只能保证你专业课能通过,但是考生文化课不过,没考上,他收的钱照样不退。而且你明年要是再考,还得向他交钱。



  小刚说:“考上的考生有时还得被继续潜规则,我们学校的一些女生考上后还得继续给老师当女朋友,还有的被老师拉到外面去陪酒,或者被老师带到北京说是开眼界,看演出,期间老师对女生动手动脚,极其无耻。”



  4. 潜规则成了产业



  办考前辅导班的张先生说,一些艺术院校老师怕出事,一般也不敢轻易收钱,只有可靠的人当中间人才行。有些考前辅导班或培训中心就做这买卖。



  “我的同学就做‘掮客’,生意很好。”小刚告诉记者,他的同学在上学期间就帮他的老师联系各种“潜规则”生意,毕业后就自己开办公司,专门做这个,一般公司拿小头,老师拿大头。



  龚教授说:“你可以去调查一些跟学校挂靠的培训中心,很多都牵扯到这类买卖中。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院长钱态说,许多考生在报考艺术院校之前,家长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找关系”“托熟人”。于是一些以“考试中介”为生的人们出现了,他们所有人都会声称自己与某某领导或者教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要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均有。“这种中介大多是骗子,他们有的是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某某领导和老师的朋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个圈内人士。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钱老师称,“这类人是最难杜绝的,每年都会出现,而且越是敢于开价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
 


  回应


  北电中戏上戏:潜规则是耸人听闻



  艺术院校潜规则现象普遍到了什么程度?在今年初一个有关潜规则是视频出现在网络后,北电、中戏、上戏等多所经常陷入潜规则传言的艺术院校,都非常巧合地出面否认存在潜规则。



  今年2月,网络流传的一则“录取潜规则”的视频内容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榜的当天,一位落榜考生一家三口揭露所谓的“录取潜规则”。考生母亲称,来报考前,孩子学校的老师就已经告诉她,没有30万肯定录取不了。落榜考生也表示不满,称自己能唱会跳,此前已经拍过影片,凭她的条件无论如何也不会进不了复试。
 


  随即北京电影学院针对上述视频进行了反击。北电公开回应指出,考试中有很多监督系统,不会有潜规则存在。北电党委副书记、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组长介绍,考试成绩采取集体打分,其中初试和二试由3人判分,三试由9至11位副教授以上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判分采取量化和细化的方式。而在考生考完后,由招生监察人员直接将打乱顺序的试卷进行装订,将考号、名字全部封闭,序号打乱后,可有效防止阅卷老师给“人情分”。
 


  北京电影学院纪委副书记、招生监察办公室主任王宏民向记者介绍,在北电以往接收到的举报信息中,这种落榜就导致家长心态失衡,主观臆断“招生不公平”的情况最多见。
 


  对于所谓“艺考潜规则”,上戏和中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只是网络媒体耸人听闻而已。
 


  上戏一位负责人表示,上戏早已建立了相当严密的监考制度和环节。“考试的试题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连考官在开考前也不知道拿到手的到底是什么题目。而且,以前我们只在三试才采用现场录像的记录考试情况,但近几年录像制度从初试便开始实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