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昨天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今年高考之后,各地陆续开始查分,像北京等地的高考“状元”信息迅速在社会上传播。续梅昨天回答本报提问时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她说,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要共同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此前续梅也曾表示,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
现在的高考“状元”其实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从而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有些“状元”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中学学校也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打下基础;教辅机构则可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赚钱。
【反响】
教育部呼吁一度无人响应
多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至少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叫停“炒状元”,高校也不得对新生成绩进行排名。这年高考录取期间,教育部针对一些媒体和网站对所谓高考“状元”进行炒作发表意见:希望各媒体和网站停止此类宣传,在网站上公布的立即删除。
不过,当时教育部的呼吁收效并不大,“状元”仍是录取期间全国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时任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2007年接受采访时曾强调说,高考“状元”只反映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所有成就,更不代表他的未来发展。
王旭明当时表示,事实证明,高考“状元”有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优秀人才,也有的成为平庸之辈,这说明不能以高考“状元”论英雄。
直到2007年,一些省份才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呼吁。这一年,重庆曾试图将“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写进《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最终因为争议较大而取消;2008年,山东省提出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2009年,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下令禁止公布高考排名,但却引出了一堆“疑似状元”。
2010年6月,海南、广东、江西、江苏等地的教育部门又先后发布规定,禁止宣传炒作“状元”,但效果依然并不乐观。
北大清华曾舌战状元数量
除了地方上执行不力,部分名校也陷入“状元”之争。北大、清华就曾为“状元数”舌战。北大招办去年曾对外宣布称,全国各省份文理科第一名中,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清华招办则称,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清华。
北大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去年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状元”数目之争对两个学校而言都是很丢脸的事情,状元有很大的偶然性,高考前100名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没有什么差别。
今年清华北大均表示,不再对外公布“状元数”。北大招办负责人前天表示,当世界一流大学把统一入学成绩仅作参考指标之一,甚至把我们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的时候,我们却在推出一个又一个“状元榜”,把高考分数作为选拔录取的唯一标准。这与世界潮流相悖。
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无疑会助长高中学校,乃至地市对高考升学率、高考成绩的追逐。从今年开始,高考成绩不再向各县市发放,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掌握。
———山东副省长黄胜
(记者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