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转内销做起来不简单
议价能力下降,订单利润下滑令不少外贸企业转做内销。然而转内销并非那么简单,大部分内销企业都面临回款慢、要账难的问题。“做内销资金回款非常慢,至少要3个月才能回收资金。没有实力的公司拖不起,资金周转不过来。”范广新说。
上海欧际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康说:“国内企业的信誉不如国外好,欠款是常事,我的企业年产值2亿元人民币,现在已经有欠款1亿元,财务成本又这么高,拖欠一年我就损失5%。”
不仅回款慢,如何销售也是外贸企业转做内销摸索的方向。在业界看来,做外贸只要将服务做好就行,而做内销则更强调市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吕博指出,一般做外贸的企业,只要有订单就组织生产,从事简单加工,并不考虑销售情况如何、市场需求好坏,因此整体风险不大;而内销企业必须把握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环节,同时要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在本就竞争激烈的内销市场中,这些毫无经验的外贸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困难非常大。
品牌和渠道,无疑是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的两大拦路虎。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多数企业的做法仅局限于在淘宝网上售卖。尽管走电子商务B2C的渠道比传统渠道省了很多成本,但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和消费者忠诚度可言。
唯有提升才有出路
如今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外贸、内销“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站在十字路口,中国企业必须走价值提升之路,唯有加快结构转型才能冲破瓶颈。
相比于在中国开设旗舰店的国外产品芭比娃娃、Apple等可以发现,中国产品附加值不高,位于国际产业链的边缘。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并不是世界级工厂。中国的产品形象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中小企业并非依靠技术创新,而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和数量竞争,缺少全球式的品牌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国际视野,推出制造资本的国际化路线图,同时亟待推进钻、精、深、细的发展,提升企业品牌。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郁义鸿也认为,低成本、价格战、恶性竞争是中国制造业这些年走过来的主要路径,但是长远来看,压缩成本不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最具前景的一条路,相反价值创新——考虑投入更多的成本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明智之道。
新华社记者 桑彤 何欣荣 贾远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