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政策流程让企业钻了空子
在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中,8家家电企业的骗补手法如出一辙,均为虚报节能家电产品销量,而这种手法在家电业人士看来简单到“拙劣”的程度。之所以骗补显得这么容易,跟补贴政策的流程设计有关。
根据规定,节能补贴的发放流程一般为,在消费者购买一二级能效等级的节能空调产品时,可享受到每台350元至850元不等的补贴额度。而这部分钱并非国家直接补贴到消费者手中,而是由空调生产企业或者销售渠道先行垫付。之后,国家根据企业上报给相关部门的节能空调销售数量,将补贴发放给企业。而无论节能惠民,还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的程序均高度类似,官方称这种流程便于操作实施和进行管理。
但事实上,专家却认为这种方式的漏洞也非常明显。首先,由企业来统计节能家电销售数据,企业很难没有骗补的冲动。“那么大一块蛋糕在那放着,你不吃别人也不会给你留。”一位空调业人士如此表示。具体操作上,企业伙同经销商进行数据造假,绝非难事。上文一个老太太买了52台空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由于家电产品的节能标识是由企业自行粘贴的,原本无法进入补贴行列的产品贴上节能标识就可摇身一变享受节能补贴,一些三级能效的产品也可能被贴上二级能效标识。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就报料:“去年5月底集中发生的中国家电企业大面积能效造假行为,是隐形骗补,其性质更为恶劣,一则骗补金额更高,二则消费者花更多钱买的却是低能效产品,而国家还要对这些低能效产品进行财政补贴。只是这种骗补手段要隐蔽得多,不易发现,且涉事企业较多。”
节能补贴标识如此,家电下乡标识卡也未能幸免。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做出了“一机一卡”的规定,即一台家电配一张标识卡,只有卖出一台家电给农民,才能凭标识卡领财政补贴。2012年8月,湖南衡阳警方通报,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案,该案依托互联网,上线窃取标识卡和条形码信息,中间商制作和倒卖假标识卡和条形码,下线虚开冒领,骗取财政补贴,涉及18个省、19种知名电器品牌,2年涉案3个亿,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2年底,湖北省公安厅通报,倒卖伪造家电下乡标识卡的犯罪团伙采取购买或自行印刷的方式,共倒卖伪造标识卡22万余张,按每张标识卡领取300元财政补贴估算,给国家造成6600余万元损失。
业内专家认为,骗补的普遍性和拙劣度均让人感到吃惊,而这也恰恰说明制度设计的漏洞。一些人甚至怀疑,一些部门有意在制度设计上留下一定“运作空间”。
C 监管如何不沦为一句空话
据媒体报道,连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都承认,“用财政补贴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这对政策实施的监管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每项家电刺激消费政策出台之时,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牵头部门都会强调,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从严处罚。在相关政策管理办法中,也会明确列出监督检查章节。但由国家权威部门来公布审计结果,这还是第一次。同时,有律师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384个项目存在问题,但仅有29起案件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员也仅仅41人,显得过于“仁慈”。
据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虽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都是国家出台针对家电市场的消费刺激政策,但牵头的部门并不相同,发放补贴的主体也有所区别,导致监管混乱。其中节能惠民政策由财政部牵头,补贴发放主体是中央财政;而家电下乡由财政部和商务部共同牵头,由地方政府负责80%的补贴款,其余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以旧换新则是由工信部牵头,补贴80%由中央划拨,其余由地方财政承担。当多个政策交叉实行时,其中牵涉的利益主体太多,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开始对之前家电消费刺激政策遗留的问题进行集中清算。近期,一轮针对“家电下乡违规造假”的大清查在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展开。信息显示,安徽省财政厅自3月起,在安徽全省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骗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湖南省多地自3月-5月,开展家电下乡违规造假清查,其中沅陵县纪委共查出违规资金300余万元,涉及家电下乡经销商50余家;4月底,江西省全面开启民生资金督查工作,重点检查2011年至2012年卫生专项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等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群众反映强烈、案件线索清楚的可追溯至2011年以前……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密集展开的对家电下乡违规情况的调查有其特定的背景,随着补贴政策的结束,政策的补贴款到了集中发放的时候,这对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定压力。”业内专家称,此次国家审计署首次公布节能补贴审计结果,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就在此前的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才刚刚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时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该专家认为,一场审计风暴已经悄然开启,家电市场刺激政策之下滋生的更多“毒瘤”将暴露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