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颖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已经超过6000万人,是全球近视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达50%~60%,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双明眼美目,每个近视患者都想拥有一副好眼镜,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戴眼镜的人群越来越大,配眼镜的市场也越来越火,快速发展的市场处处是商机,却也处处有陷阱。
只出售无保障
“一千多元的眼镜,配戴不足三个月,树脂镜片居然就花了,这是什么质量啊!”家住北京的赵晓瑛女士一边从抽屉里取出已经“退役”的眼镜,一边气愤地说道。
谈起这次不愉快的经历,还要从4个月前说起。6月15日,赵晓瑛下班后,在小区附近的一家眼镜店,花1200元配了一副树脂镜片无框眼镜。戴着新配好的眼镜,眼前顿时亮堂起来。对着镜子左看右瞧,赵晓瑛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心中甚是喜悦。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戴了两个多月,赵晓瑛就感觉到视线清晰度越来越差。起初,她以为是自己的视力又下降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擦拭眼镜的时候,竟发现镜片中有许多细小的裂纹,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晓瑛平日对眼镜非常爱惜,从来都是轻拿轻放,连淘气的儿子都不曾碰过,怎么会有裂纹呢?带着一肚子的疑惑,赵晓瑛来到了当时配镜的那家眼镜店。店员仔细检查之后告诉她,这种树脂镜片是不耐高温的,如果周围的环境超过了60℃,镜片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影响眼镜的清晰度,所以在洗澡、蒸桑拿,甚至吃火锅时都不能戴眼镜。店员说,她的眼镜很可能是在高温下变质了。
赵晓瑛提出,在配眼镜的时候,关于树脂眼镜配戴的特殊要求,并没有人提醒她,更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眼镜的损坏是由于店员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造成的,要求店家更换一副。而店员却声称,眼镜的损坏是由于赵晓瑛自己使用不当,店方没有任何责任。双方协商至今未有结果。
从2000年开始,树脂镜片便以其轻便、不易碎等优势逐步替代了玻璃镜片,开始在眼镜行业内普及。现如今,树脂镜片的种类划分更加明细,分为加硬、加膜、超薄、防尘、防雾等种类。
记者还了解到,合格的树脂眼镜是由聚碳酸酯等有机材料制成的,树脂材料的受热变形温度应该在100℃以上。但由于树脂眼镜片不同于玻璃镜片,是由三层薄厚的树脂结构组成的,如温度超过60℃,树脂膨胀各层之间会受到挤压,再加上各层的膨胀率不同,镜片就会有一定损坏,出现细小的裂纹或变形,进而变得模糊。此外,有些劣质眼镜因为材料较差,很可能在稍高的温度下就会产生变形,尤其是夏天把这样的眼镜放在车里的时候,长时间受热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老化、变形。
“市面上的东西,有哪个没有产品说明书的?就连5块钱买罐酱豆腐上面还有食用说明呢。现在各个行业都在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但眼镜行业的售后服务还真没有听说过。”面对这个眼镜行业的潜规则,赵晓瑛很是无奈,她说:“1000多元的眼镜现在只能让它在家里躺着,想想还真有点儿不甘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价格猫腻多
带着对眼镜行业规范问题的种种疑问,9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潘家园附近的眼镜城。起初,看着店面里一个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着实给人一种进了医院的错觉。后经打听,这些穿白大褂的都自称是眼镜厂的退休人员。这样的“职称”,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质量有保障”的心理暗示。
随意进入几家眼镜店咨询,当记者面对“尼采”、“曼联”、“华伦天奴”、“尼康”等眼镜品牌和同一款眼镜相差数倍的价格时,顿时傻了眼。同一款式、同一品牌、同一产地的眼镜,在不同的店里卖出不同的价格,而且价格悬殊。某品牌的树脂镜片在一家眼镜店里要价500元,店主称这是进口品牌,质量很好。而就在不远处的另一家眼镜店内,同一种镜片的价格标签上却标着260元。据了解,国产镜片、日韩镜片和欧美镜片分属三种档次,其实很多知名品牌眼镜的产地是国内,市场上70%的“进口镜片”都是国产的。
一位自称在眼镜城内开店多年的黄老板介绍,眼镜经过层层转手,价格差可高达30倍!目前镜片的成本是配镜店售价的10%,眼镜业的利润是以“倍”来计算的。市场售价200元的眼镜,其生产成本最多不超过10元钱。眼镜零售的平均纯利润率在50%以上,从出厂价格到零售店出售价格,毛利润率可达到400%~500%。他说,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追求的是品牌和价格效应,因此价格低的眼镜不一定卖得好。
以进口韩国树脂镜片为例,最低批发价为25~30元,质量稍好一点的为45~60元,在零售中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气的树脂镜片如依视路、豪雅、苏拿等,零售价至少可以卖到800元,但是进货价也只在300元左右。听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解释后,记者决定在黄老板的眼镜店配一副树脂镜片无框眼镜,共花去540元。
当记者戴着新眼镜走进另一家店时,无意间看到柜台中摆着一副款式相同的眼镜,便随口问起价钱。“460元!”店员的回答让记者的心凉了半截,两家店面相隔不足20米,价格却相差80元。在强烈的心理落差之下,记者决定回黄老板那里问个清楚。
“款式相同,品牌不一定相同。我给你的树脂镜片和镜架,全都是同类产品里最好的。”看着返回来“兴师问罪”的记者,黄老板解释道。交谈中,他告诉记者,在镜架材料中,钛属于比较高档的材料,黄老板的店中一副150元左右,别人可能就要卖到500~600元;高镍属于中高档材料,黄老板的店中卖50元,在零售市场就要200元以上;不锈钢、黄铜和白铜是低档材料,黄老板的店中是4~10元,在零售市场可以卖到几十元。即使是同样材质的镜架,厂家也会挂上不同的品牌,再供应给不同的商家。
“这就好比同一个成分的感冒药,卖的人群不一样,它的包装就会不一样,比如卖给低收入人群,它的包装就会简单一点,再打上一个普通的名字,它的价格就会低一些,对于高消费人群,包装做得比较精致,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价位自然就会卖得很高。”黄老板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个中问题却也出情入理,记者心中虽有不悦,却也只好作罢。
记者调查发现,一副眼镜之所以可以卖到上千元的价格,主要是层层推销的原因。第一次加价在厂家,有生产部门在没出厂的情况下,就会加价5%卖给销售部门,之后销售部门再加价15%卖给产品代理商,随后代理商再转手给批发商,一般加价在15%~30%,最后批发商再加价30%~50%才会到零售商手里。
许多标称是进口的眼镜,不同的商家,价格可能会相差一半。对此,有的商家解释说,这是因为该款镜架已经在中国生产,因此价格会有一半的差别。但是,目前大多数世界级的大眼镜品牌,都还没有在中国大陆设厂。也就是说,如果商家称某款世界级品牌的眼镜是在国内进行生产的,那么他的眼镜就很可能是仿冒的假货。
验光过程存缺陷
几天以后,记者陪朋友再次来到眼镜城一探究竟。在一家名叫“博益”的眼镜店内,对朋友的眼睛进行了验光。在几分钟验光结束后,店家开出了验光结果:右眼250度、散光50度,左眼100度。看着手中的验光结果,朋友心中存疑,因为这与自己现有度数相差较大。
随后,朋友又来到一家名为“祥瑞达”的眼镜店。大约两分钟后,验光人员给出了结果:右眼150、左眼150。
此后,记者陪同朋友先后在5家眼镜店进行验光,共得出3种结果,其中右眼最高度数为250度,最低则为100度,左眼的差距也达50度。而5家店对左眼散光的说法更是不一。朋友笑着说,看着这些数据,你还敢配镜吗?
相信有配镜经历的人都知道,验光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不准确的验光配出的眼镜不仅会引起头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不适,更会损害视力,使视力持续下降。与此同时,验光师的经验也非常重要,如被电脑检测出来的眼镜度数是200度,如果是第一次配戴眼镜,验光师不会给你配200度的眼镜,他往往会给你配100~150度的。因为人的视力是逐步下降的,突然把配戴者的光度校正到最佳的状态,配戴者的大脑就会接受不了,会出现眩晕的现象。
在中国首份《验光环境和需求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近七成的眼镜店从业人员在本行业工作不到五年,84.2%的眼镜店验光人员,仅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一部分人,仅仅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熟能生巧”。
据了解,按照《配装眼镜国家标准(GB13511-1999)》规定,仅仅是验光就必须要半个小时,样品试戴则需15分钟。记者发现,虽然眼镜城中打出“立等可取”广告牌的眼镜店并不多,但几乎所有的商家都表示一小时内就能配好。
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多宁表示,目前,在眼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的确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缺少行业规范等。随着眼镜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也将越来越规范,从业人员要有资质证书、开店要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许可证等。当然,不排除有个别违规现象,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