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抑制不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那么不合理的住房消费行为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其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各种住房需求叠加 挤压正常住房需求空间
问: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一直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中的主要内容,您认为哪些住房需求是不合理的呢?
答:中国人历来有存钱、盖房、置业和为儿孙积攒家产的文化传统,而房产就是家庭中最大的一项资产。
当前对待住房问题,社会上很多年青人“无房不婚”、“一步到位”、“低龄购房”、“啃老购房”等都是一些不理性和不合理的购房观念。
问: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
答:当前我国各种住房需求叠加,正常自住需求中叠加了投资需求,现时需求中叠加了未来需求,改善需求中叠加了拆迁需求。
每年我国城镇住房竣工量7亿至8亿平方米的量不可谓不大,但这些投资性、保值避险性、超前性和恐慌性需求的增加对市场供给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也使正常的住房需求空间受到挤压。各种需求的集中释放,导致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房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缺乏积累和投资能力,过早购房存在三重风险
问:一些群众认为买房子有利于资产保值,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您怎么看?
答:购房本身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是把家庭的货币资产转变成房屋资产的行为,是积累家庭财富的行为。如果购房还利用了银行贷款,那么就是动用了银行杠杆来放大投资能力的行为。
这种购房投资存在三重风险。其一,这种投资数额较大,通常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那么必须要连续性投资(还款),否则前期投资就会受到损失,所以对购房者的收入的积累和工作的稳定要求较高。而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往往是积累少、工作不稳定、收入变动大的群体,一旦失业,还款压力陡增,失房风险极大。
其二,这种投资的变现相对股票等证券复杂程度较大,税费、时间等交易成本较高,变现较难,一旦因考虑不周购房不适当,再更换住房成本很高,特别是在人口流动性小的城市更是如此。
其三,利率上升或房价下跌的风险,如美国次贷危机出现,利率大幅快速上升,房价出现大跌,许多家庭出现了负资产,断供失房就大量出现。
在很多国家,购房年龄都在40岁左右,而北京平均只有27岁,这些年青人在自身尚不具备充分的积累和投资能力时,过早购房,其抗拒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处理不当,将会给家庭甚至父辈带来无穷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