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修过的教室大多气味刺鼻、崭新的课桌椅也会几个星期散不尽油漆味。最近,市托幼协会将全市的幼儿园园长召集起来,听专家解读当前校园环保建设上的盲区与改善对策。据悉,此类学习在本市教育系统开了先河,因为它将唤醒办学者们对校园的环保与生态发展意识。
建材评判差异很大
有位校长近日向记者反映,今年暑假该校按教育局的指定进行大修,直至开学一两个月后,有间大教室的吊顶装饰区域仍会发出阵阵刺鼻气味。在不断接到师生的投诉后,这位校长只得请人将天花板的装饰材料割下一大块,送到专业机构做环保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材质与涂料的选购与教育局基建部门的现行标准并无太大差异,可能是打开门窗通风的时间不够,才造成装修后的气味难以散尽。
在某区的少年宫,先后有多位家长向负责人投诉,刚刚完成大修的活动室有股较浓的化学气味。但对方坚称,所有的工程都经过上级教育局指派的正规监理机构严格监理,不可能使用劣质材料。
一方面,教育部门坚称校舍大修用材完全合乎标准,而另一方面,不断会有师生反映待在里面“吃不消”。那么,两者的评判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验收标准尚有盲点
无独有偶。市风景园林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邬志星说,在校园绿化问题上,教育界和园林界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观念差异。“如今校园的种树、植草往往只考虑到绿化的覆盖率,却很少重视环保的要求,也不太顾及满足学生视觉欣赏的要求。”邬先生举例说,现在常见的学校树木大多以松柏类植物为多,外观上过于庄严肃穆,与青少年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太相符。再比如,有些学校在开放式围墙内种植连排的矮冬青或培植成块的草坪,虽然绿化率是提高了,但却不知在围墙边应当以种植高大的乔木或冠木类树种为主,它们可以起到防护林的作用,能有效地阻隔校外马路上的噪音污染。
教育界与园林界之所以会产生这类矛盾与碰撞,原因其实还在于目前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舍建设,大多以硬件设施是否达标为评判标准,很少有关于生态保护的考虑。以电脑房为例,如何才能减少辐射从而保护师生健康,在相关的基建验收标准中还属盲点。
生态校园考虑欠周
宜川新村幼儿园园长胡洁说,校园的环境装饰与布置要体现学校的特色。记者在该园看到,楼梯两侧墙壁内安上了大玻璃缸,里面是漂亮的水生植物,而走廊里的花卉也是四季不同,鲜艳夺目。田园高级中学的陆振权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在操场四周开辟的枣园、樱花园、桂花园等20个种植园,已经成为一道校园生态景观。
现在中小学每隔四五年就要利用暑假进行一次大修,而局部的内墙粉饰、地面修补几乎每年都要搞上一两次。所有的工程计划、材料选购、施工监理等环节,都是由各区县教育局基建部门统一进行的,校长的权力一般仅限于装饰风格的建议,而这仅有的一点点“自主权”,其实也反映着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环保意识与生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