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房产家居 >

500万人大迁移考验中国 鼓励受灾民众投亲靠友

时间:2008-05-26 12:45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500万人大迁移考验中国 鼓励灾民投亲靠友


  图:青川县城灾民安置点,两个小孩在玩扑克牌。他们原来并不认识,因为地震两家被安置在一起,他们成了好朋友。


  地震造成150多万户房屋倒塌,由于余震不断,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转移灾民成为救援幸存者后又一挑战

  调查

  500万人同时失去了家,500万人需要重新找一个临时的栖身之处,这对哪个国家哪个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几乎是一个难以做到周全的事,但又必须周全,假如不能同时给500万人提供足够干净的水、食物,不能提供衣、宿、洗澡、厕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物资,就有可能暴发传染病和瘟疫。

  还有更多的灾民在源源不断地撤离出来,需要安置的数字与日俱增。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的代表Hans Troedsson博士说:应该及早做到每人每天至少15升水的供应,在灾难早期这个数字可以缩小到每人每天7.5升。灾后人类排泄物的不恰当处置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至关重要的是马上提供公厕等设施。要避免过度拥挤的状况发生,这样才能减少传染病在密集人口中传播的几率。

  但是面对数百万人的庞大数字,这一切又如何做到、怎么做到呢?本报记者在灾区前线,在安置中心,在还没有救援队伍到达的村落,目堵了灾害的严重与灾民的撤离、安置之难,感受到地方政府为了抗震而进行的艰苦努力。

  死者长已矣!但生者又如何生?

  为了生存者的生存,为了活着的人继续活下去,中国又面临另一场考验,这是对一个国家的考验,也是对一个民族的考验。中国的表现,将被永久地写入人类历史。

  给他们安一个家吧,不,现在仅仅需要一个临时栖身的地方,能躲避风雨的地方,能放下一张卧席的地方。让伤者能得到治疗,让婴儿能吮到奶水,让老者能够安席。

  死神、瘟疫、艰难、困苦。

  这也是一场酷烈的战争,这是人与自然的战争,也是人与瘟疫与死神的战争。

  1 房屋为墟数百万人等待转移

  广元告急!130万人露宿街头

  5月20日,广元市抗震救灾募捐组向全国发出告急书,“5·12”灾难,像一块突如其来的巨石,压在广元人民的身上。一瞬间广元市青川县被掩埋与隔绝——水、电、路、通讯被毁,80%的房屋成为废墟,还有20%的房屋变为危房,这就是说,广元市所有的房屋都不能居住了,广元市的130万人都无家可归。22719名伤员(重伤2216人)需要安置,12921人在伤痛中挣扎,1489个重伤病人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数万名儿童等待返回校园,我们迫切需要帐篷,需要棉被,需要医药,需要锅碗瓢盆,需要建筑材料,需要开山挖路的机械……

  青川告急!山体出现裂缝

  已经破碎了的青川,20日再遭遇危机,危险就悬在青川县的头上,青川县城后山出现重大山体裂缝,预计塌落的山体规模约1875万立方米,后山山体严重变形,甚至导致县城街面出现明显下陷。直接威胁5万灾民和救灾部队的安全。当日近9000人被紧急疏散。

  一险未去,另险再逼。青川县石坝乡近3000百姓正面临雨中堰塞湖决口的巨大危险。该乡三面环山,两个堰塞湖堵住了没有山的一面。石坝乡党委书记苏云曾称:现在的问题不仅是下游的堰塞湖阻断了最近的出路,而且环山的三面由于山体滑坡,也形成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堰塞湖,这些湖一旦决口,山下的乡民没有任何预防的措施。

  青川县总人口25万,全部受灾,需要重新安置,而青川的很多乡镇通讯中断,地震发生9天以来,根本就联系不上,无法知道那里有多少人需要安置。

  而更大的凶险来自甘肃白龙江水库。这座甘肃省陇南市境内最大的土坝水电站白龙江的碧口水库发生位移,而水库一旦出现垮堤,巨量的洪水将倒灌位于支流的青川县城。

  汶川告急!大量车辆被堵

  这个地震后很长时间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这个多次修通道路又多次道路垮塌的地方,这个救灾最难的地方,至20日,汶川县滞留人员2.6万余人,目前只疏散2584人,仍有两万余人待救!

  汶川县往外疏散只有一条通道,即经陆路,至理县往马尔康的方向,尽管阿坝州已调集了所有可以组织的3000辆运力赶往汶川帮着疏散滞留人员,但几天来,由于路况不佳,余震不断,且时有泥石流和垮塌石头的侵扰,按时到位的车辆仅有100多辆,更多的还被堵在路上。

  由于急需离开的人员过多,汶川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需疏散的滞留人员到指定地点登记的做法,等次日根据登记和车辆调度的情况,来安排转移人员的方向和车辆。

  北川告急!堰塞湖悬头顶

  5月17日中午,空投直升飞机发现北川上游堰塞湖出现险情,万人大撤离。5月20日-21日,北川两日封城,所有救援活动停止,北川县城成为空城。

  持续不断的余震、堰塞湖高悬头顶,北川尚未撤出的人员情况万分紧急!

  动辄数万人的大撤离,给交通、车辆、安置造成极大的压力,对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形成巨大的考验。

  

500万人大迁移考验中国 鼓励灾民投亲靠友


  图:5月21日,航拍什邡红白镇。军人为灾民搭建临时居住点。

  2 难舍家园有的无法撤有的不肯撤

  随着汶川道路19日晚打通,艰难的大撤离终于可以让人舒一口气,4天来近万人从汶川疏散撤离。另有3000学生将于今明两天撤离。从20日凌晨6点开始,人们在汶川车站排成长龙正在等候回家的班车。

  第二阶段撤离已开始

  至20日,震中汶川县临时需要安置人员逾13.34万人。4天前,汶川县往外疏散人口只有一条。即经陆路,至理县往马尔康的方向。尽管阿坝州已调集了所有可以组织的3000辆车赶往汶川帮着疏散滞留人员,但由于路况不佳,余震不断,且时有泥石流和垮塌石头的侵扰,按时到位的车辆仅有100多辆,更多的还被堵在路上。开足马力,疏散人员超过2万。而道路打通后,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汶川第一阶段的紧急疏散撤离工作初步完成。昨天开始大规模地撤离在当地的工程队和学生。阿坝师专的800多名学生已经乘20辆车运送出去。接下来将安排汶川在职职工的老小撤离疏散。

  很多人自己步行走出灾区

  车辆,车辆,灾区人员撤离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车辆。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更多的灾民是自己扶老携幼撤离。习惯背篓背物的四川山民,坚韧地用佝偻的身躯,背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老人、孩子、粮食、衣物。

  北川陈家坝羌族乡通宝村灾民一家老小40人完全是步行逃出险区的。杨家住在原始森林边缘的油寨子山海拔1460米接近山顶的地方。12日大地震他们的房子完全损坏,但村庄却没有像山谷中的村落一样被塌方埋没。他们在山顶搭建窝棚居住,余震、山体滑坡时时威胁他们。

  5月15日,杨德志和妻子杨宗兰决定率领全家老小近40人逃出来。此前两天,他们忙于找路。但出山的所有路在地震塌方中被堵死。

  “房子垮了、没法居住、没法生活、没有路,山都垮完了,也没法重建。”杨宗兰84岁的老母亲杨光勤跟女儿们说“你们走,不要管我,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就留在山里”。杨光勤有7个女儿,61岁的杨宗兰是她的大女儿。

  怎么会扔下老人不管?于是女儿女婿们轮流背着84岁的老母亲。此外还有一个8岁的男孩和1个多月的女孩,都需要大人轮流背。而年纪轻的小女儿、儿子则背了将近20公斤饮用水出来。

  杨宗兰说,他们自己找的出山新路非常险,“两边是悬崖,中间的路只有这么宽,”她用手比画了一下宽度,不到10厘米。塌方后的山路都是松土和碎石,随时都可能再次塌方、再次山体滑坡。

  一家老小徒步翻山8小时才到达陈家坝镇上,军车送他们到了江油开发区灾民安置点。在一张20平方米的毯子上,杨家大约20口人生活在一起。

  背篓背出老人和孩子

  无数的灾民需要像杨家一样徙步走大山。他们把自己的背篓塞满,背出家庭财产——一块腊肉、几床棉被,而更多的人是用背篓背出自己的老人和孩子。

  杨家对安置点的照顾非常满意,三女儿杨宗秀兴奋地说每天都有馍馍吃,还有鸡蛋、牛奶、水果。他们掏出江油医护志愿者发放的霍香正气水和诺弗沙星胶囊说,每天都有人来发药。

  但安置点的生活并不能让他们安心,刚住了一天,杨德志突然提出要回家去,家里还有两头牛、3匹马和100多只羊。一直在窝棚下静静看着远方的老太太杨光勤突然开口说,“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回去。”对于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的羌人来说,离别故居是难以接受了。

  也有不少的灾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他们在余震和泥石流中坚守着,不肯撤离。

  有人撤离后又回家

  21日北川县城进行了最后搜救,救援部队全部撤出北川县城,到了黄昏时分整个北川城只剩下最后一支守坝部队和本报3名记者,这时记者在死寂而恐怖的北川废墟里发现一对老人,他们背着超过头顶的大背篓走在北川中学的尸体掩埋坑边。他们不是撤离,而是来县城背一些食品和水回到他们所在的毛坝村去。

  老妇叫朱桂元,64岁,她的老伴70岁,记者看到,他们的背篓里背的是矿泉水和饼干。老妇告诉记者,家里还有两亩油菜地没有收割,不能丢下就走了。记者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老人说,还有两个儿子,媳妇在地震中死了。记者告诉他们,北川已经不能居住了,山上很危险,但老人坚持要收割完油菜再说,这需要两三天时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