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极本正在渐入佳境。
问世一年多以来,超极本价格开始从原来上万元的“高端”区逐渐降入了4000-6000元的主流区,这意味着超极本开始逐步摆脱原来并非初衷的“高端笔记本”形象,开始真正作为“新一代笔记本”的结构性升级。
近日英特尔再度携其超极本阵营露面时,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随着Windows 8的发布以及英特尔在产业链上积极推进,超极本不仅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款式逐渐丰富,部分超极本支持触摸功能,拥有了笔记本+平板的二合一体验,在外观上可变形、可拆卸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笔记本的造型。
随着首批Windows 8超极本的逐渐问世,市场对超极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超极本的概念渐热。至此,超极本才真正进入了英特尔所描述的“像再次发明笔记本电脑一样”的状态,正式完成其产业布局。
除了超极本本身经历了由1.0向2.0版本的进化之外,英特尔本身也在移动战略上奋起直追,实现自我进化。2009年底在每年一度的技术盛会IDF上英特尔宣布向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是一个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入软件的芯片)转型,公司CEO保罗·欧德宁宣布:公司发展重点将转向SoC。在移动设备领域,大多数硬件厂商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产品装上多功能处理器SoC,这不仅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也带来了更为完整的计算体验,仅有一颗“芯”是不够的,需要各种器官帮其完成各种计算工作,而高通正是抓住了SoC的机遇,甚至将拍照、图形处理等关键应用集成到处理器上。
在坚定了向SoC转型后,英特尔除了希望尽快在移动领域有一席之地,在原有的PC领域里英特尔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英特尔意识到在新的游戏规则面前,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新形态产品的研发制造甚至是推广中。于是2011年5月底在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首次提出了Ultrabook超极本概念。至此,英特尔又往前走了一步:不仅仅是SoC,甚至是最终的硬件产品。
重新打造产业链
在第一代超极本问世时,保罗·欧德宁曾说希望在2011年底超极本能够占据40%的笔记本市场。然而实际上,第一代超极本问世后却并没有引发较大的市场反馈,其最大的几个卖点更为轻薄、续航时间更长、开机响应速度更快,只能被看作是笔记本这个产品增强移动性的大趋势,加上在价格上令人望而却步,被视为“高端笔记本”的超极本不仅没能一炮而红,反而在体验上被频繁拿出来与苹果的Mac book Air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