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购需要填写个人姓名、地址等信息,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昨日成都市一位消费者爆料称,自己收到一家知名电商网站的客服电话,称给予新品使用,但需要支付运费和税款298元,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该客服号码为诈骗电话,且有行骗记录。该消费者表示,“他不仅报出了我的用户名,而且连送货地址也知道,我的个人信息肯定是被泄露了。”
不少消费者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一家电商购买产品后,会隔三差五地收到促销信息,甚至是其他商家或行业的推广信息。多地也发生消费者网购给予差评后,一些卖家则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报复的事件。
支招
电商业内人士称,消费者网购时应选择一些权威网站,避免进入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也应“能省则省”。市场上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已形成产业链,一些电商企业不仅购买消费者资料用以促销推广,一些无良商家也会出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此前也有多家电商网站遭到攻击,用户资料大面积泄露。
业内声音
“现在网购的消费者比较多,冒充快递员是比较方便,但出现类似事件与快递公司关系并不大”,昨日圆通速递市场部杨经理对记者表示,“快递公司员工都是统一着装并且佩戴工作证件等,消费者可以要求查看并打电话核实,但也不排除一些有前科的快递员作案”。
据了解,虽然快递公司对各个片区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但由于行业流动性较大,而且快递公司实力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漏洞。而此前也有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贩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可记下经常联络的快递员电话信息,将快递寄到单位,不必寄到住宅。
快递资讯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除了上岗培训制度之外,快递行业应尽早建立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一旦快递员被发现有偷盗等行为,就不得从事快递行业的任何工作。除了起到警告和震慑的作用,也能防止快递员“跳槽流动作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