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谋发展 多地置顶“新春第一会”
2025-02-11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新春第一会”因规格之高、议题之重,常被视作地区新年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从聚焦高质量发展的“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再到山东“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安徽“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纷纷置顶“新春第一会”,为全年经济工作把脉定向。
破题高质量发展
梳理各地“新春第一会”时发现,多地不约而同地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明确全年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如何破题?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北京市召开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要积极作为、善作善成,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任务时强调,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今年初,北京市已经围绕一季度“开门红”推出6项稳增长专项行动。如今,北京的“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发出动员令。
“首都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尹力要求,要在经济稳中向好、科技创新引领、开放激发活力、提质增效惠民等方面走在前列。
广东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牢牢抓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思路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一方面巩固优化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特别提到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集中发力,构建高技术、高成长的产业新支柱。此外还从科技创新、技术转化、企业生态、人才吸引等方方面面提出思路。
浙江“新春第一会”的主题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多次提到要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30年,力争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跨越进位、中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体现一个地方发展后劲的关键要素。湖南的“新春第一会”连续两年聚焦招商引资,释放出湖南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海南在“新春第一会”强调壮大人才队伍,旨在汇聚四方英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海南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聚焦“4+3+3”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五向图强”战略,旨在充分发挥海南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强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海南建成人才荟萃之岛。
狠抓改革与创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经济总量距离10万亿元仅一步之遥,山东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将改革创新“置顶”为2025年重点工作。当好排头兵,改革创新就要挺进“深水区”“无人区”,今年山东将着重抓好10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深化融资平台转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等。
作为国资国企大省,山东大力推进国企“瘦身健体”,省属企业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总部机构数量压减14.9%、人员编制精简15.9%,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吃改革饭长大的浙江,同样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2025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特别提出要在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新突破。
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怎样取得各项新突破?浙江对此综合施策——比如针对缩小“三大差距”,浙江将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等重点难点,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抓好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等重点任务,推动城乡区域更高水平协调均衡发展,其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系列重大改革支撑。
为此,浙江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积极推进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一体推进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激发强大动力、提供制度保障。
重庆“新春第一会”落子“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出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力提升国资盘活质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健全富民惠民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持续擦亮重庆改革“金名片”。
河南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中则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把政策红利、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把准定位、展现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近几年,安徽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安徽,这个中部地区传统的农业省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日渐崛起成为一个高新科技企业云集、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科教大省。
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的动力强不强,潜力大不大,企业的感受最为强烈。各地在如何做好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动足了脑筋。
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已在各地吹响。有的从会议名字上就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如上海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推出了多达58项具体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此前已发布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1101项任务举措。这一次,从简化审批流程到降低经营成本,从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到优化涉企监管检查,上海正以实际行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同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春第一会”的重头戏,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会议明确提出“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要求坚持把公平公正、高效服务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信用体系,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添动力、为市场增活力。
在广东“新春第一会”上,来自美的集团、小鹏汽车、埃克森美孚等的几十位企业代表相继发言,一起交流新年计划,表达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广东提出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充分激活政策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广东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强化政策支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凝聚起百业竞发、万木争春的强大合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北省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河北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企业家代表现场介绍投资发展情况,就需要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回应,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释放出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
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是九大重点任务之一。
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来说,区域战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机遇。湖北的“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表示,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枢纽地位重塑期、干事创业黄金期,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并且提出口号:湖北要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决心。
作为中部的“扛把子”选手,湖北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地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具体来说,支点的显著特征就是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改革开放示范、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要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这支中部崛起的力量不容小觑,另一支力量来自西部。
重庆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上定下了两个与区域战略息息相关的大目标:一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重庆要进一步强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促进科技与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大脑”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二要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效率,推进自贸区升级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深化开放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涉及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北京提出要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接续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入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抓好首都都市圈规划落实,深化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强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建共享。
天津将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把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谋划思考、找准抓手,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唱好京津“双城记”,在持续推动“十项行动”上取得新进展。
跨越南北、无论东西。聚焦全年经济工作召开的“新春第一会”,直指拼经济、谋发展。多地表示,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狠抓落实,把“新春第一会”的干劲贯彻到全年的经济工作当中去。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