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泰康客户的神秘面纱
泰康人寿分红险客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收入到底有多高?
2013年3月7日,消费者向权威保险投诉网站——世纪保网反映:7旬老父亲到重庆一建设银行存钱,被误导购买泰康人寿分红险。消费者反映:业务员一直误导老父亲是一份高额理财的产品,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同期利息,就是说明是一份保险!指导看到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关于分红险的诈骗报道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2011年1月15日,消费者向世纪保网投诉:母亲和我去建设银行去打算存定期,遇到穿着银行工作服大堂经理问我们是不是存钱,然后极力推荐我们存一种比银行利息还高的存款,每年存2W,连续存5年,利息是4%,然后还有不固定的分红,送一份保险。(泰康金满仓B款年金保险(分红型))。工作人员只给我们拿纸画的收益表,根本没有提到4%其实是生存金,更没有说10年后才能全部取出来。
消费者强调:“这完全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泰康人寿)保险人员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忽悠老百姓,这种行为可耻。现在要求退还本金,解除合同。”
2010年至今,世纪保网累计接到消费者对泰康人寿的投诉226起,其中涉及分红险168起,占比74.34%。这些分红险客户大部为退休老人、农民工、普通工薪阶层,甚至不乏平困地区的留守老人,根据世纪保网调查,他们的年收入均远远低于9万4千元,更不用说惊人的27万6千元了。
毒保险影响有多深?
分红险本身是没毒的,但买给不合适的人就成了毒保险!如果说个别消费者“中毒”影响了个人的资金安全,那么大规模的消费者“中毒”,就有可能导致消费者集体退保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不仅违背了保险“社会稳定器” 的作用,与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更是严重背道而驰。如果泰康人寿为了追求保费规模,不对分红险客户收入和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那么热销的分红险,不但有可能成为泰康人寿健康发展的地雷,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定时炸弹。
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分红险成了一些保险公司的主力产品,2011年上半年度,分红险保费规模占到整个寿险行业保费规模的91.6%,而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分红险客户退保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更让人吃惊的是,据扬子晚报4月23日报道,有6成分红险客户想退保。作为分红险保费收入达总体业务规模92.8%的泰康人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究竟谁在制造毒保险?泰康人寿分红险有没有毒?请继续关注本网与世纪保网联合推出的“有毒的分红险”系列文章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