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苏女士打算买房有两年多了,但不断披露的售楼陷阱和房屋质量问题,以及狂涨的房价,令她踌躇不定,不敢轻易出手购房。最近一直关注房地产、时常四处看房的苏女士又发现了售楼中的新问题。
2005年年末,苏女士看中望京一处商品房。这处商品房的一期在2005年10月开盘,均价每平方米6400多元。当时报上介绍,一期卖得非常火,许多人排队抢购。到2005年11月底,二期开盘,有些心动的苏女士亲自去售楼处了解情况,尽管开盘时间和一期仅仅相差一个多月,但二期开盘均价已上涨到每平方米6800元到6900元之间。如此突飞猛进的房价,令苏女士“心惊肉跳”。苏女士向售楼人员询问:“与一期相比,交房时间有什么区别呢?”得到回答是:“一期交房时间是2007年5月,二期交房时间是2007年10月。”
苏女士感到两期的建设进度与开盘时间一样,都十分接近。明明是一起盖的房子,偏要拆成两期卖;明明是一期的房子,却要分成两批卖。苏女士不明白,这样的时间间隔有必要分一期二期吗?带着一肚子疑惑,苏女士离开售楼处。
其他的楼盘是不是也这样舍简就繁“化整为零”地售卖呢?在回家的路上,苏女士路过十里堡的一处商品房,她忍不住带着疑问前去查看。结果,苏女士发现这处楼盘在2005年12月一期开盘,但仅推出了A、B、E座,均价每平方米7600元。一位销售人员向她透露,一期的C座2006年3月开始销售,价格要上调,每平方米增至8000元左右。
明明是一起盖的房子,偏要拆成两期卖;明明是一期的房子,却要分成两批卖。这些分成两期和两批卖的房子,虽然交房时间基本一样,但价格却大不一样。苏女士忍不住要问:“难道北京的开发商真的不怕麻烦吗?他们的楼盘真的就这么火吗?”
专家支招
假“紧俏”,真骗招
专家指出:一批分成两期卖,一期分成两批卖。这如绕口令一般的话,实际上是商品房业内的一个“销售策略”。即使是同时在北京市建委获得的预售许可证的同一批房子,开发商也不会一下子都推到市场上。一次推出的房子要少,甚至要采取抽号、摇号、抽签等方式,造成买房人争购的“场面”;过段时间再推出一批,这时通常要涨价,一方面开发商可以多赚钱,另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房子在升值,让老业主高兴,让准备购房者着急。但这里面也有如厨师炒菜一般的技巧,就是涨价也要掌握火候,不能涨得太多,多了就会吓跑客户。
此外,专家还指出:“化整为零”其实是业内销售的“惯例”,而且最先开盘销售的房子往往并不是户型、朝向最好的房子,因为这些房子不愁卖,它们会和底层、顶层等其他“老大难问题房”一起,留到最后销售。
那么,消费者如何才能识破开发商的这种舍简就繁、“化整为零”新骗局,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专家支招:房产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消费大件儿,因此不能盲目相信开发商的炒作,不能被开发商策划出来的假热销蒙蔽双眼。商品房售卖中的多次少量,是开发商制造“紧俏”假象,是开发商卖房玩的新伎俩,消费者千万不能跟风上当。
如何选购商品房,消费者事先要多向有购房经验的熟人了解况,不要盲目相信开发商的广告,对于某些媒体的所谓热卖报道,消费者要擦眼亮睛,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亲自去实地考察。多方论证,不要怕辛苦,毕竟这是一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件儿,消费者应有自己的判断。同时专家希望相关部门,多出权威数据,供消费者参考。对于炒作、欺诈消费者的开发商,国家要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