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食品烟酒 >

食品盛行八大问题包装

时间:2010-10-26 13:45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没有规则只有“潜规则”

  ■新快报记者 邱春燕

  今年4月1日起生效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刹住了近年来愈吹愈劲的奢华月饼风潮,但有业内专家表示,这一新国标虽令月饼包装“实在”了,但包括休闲食品、食用油、乳制品及调味品等各类日常食品,现在在包装的设计上还是没有标准。

  “大多数食品包装还是没有规则的,并且有些食品的包装还约定俗成地一贯实行‘潜规则’,让消费者被误导甚至利益因此受损,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向记者表示。董金狮还向记者细数了国内食品界八大类不合理食品包装,并表示其实只要食品企业稍加调整,即可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让这些我们最常见的食品包装变得更方便、美观和实在。

  “潜规则”1

  月饼一块包装一堆

  “过去我们的月饼包装没有标准,企业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或精美或夸张或奢华的月饼盒屡见不鲜,让消费者不得不为昂贵包装埋单。但今年4月生效的新国标中明确规定,月饼的包装层数不能超过3层,包装的空隙率不能超过60%,包装的成本不能超过商品零售价的20%,这让多年以来盛行的月饼豪华包装之风得到一定的遏制。”董金狮告诉记者。

  不过,董金狮表示新国标并未将月饼的过度包装“赶尽杀绝”,市场监管仍存盲区。“像企业、单位团购月饼,因为是用公家钱买的,所以很多人会买包装好看、价格昂贵的,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奢华包装的风气,而且有些月饼生产企业只做团购不做零售,这也让职能部门的监管产生盲区。”

  他还表示,除了过度包装这一点外,今年的月饼还存在其他包装问题。如酒店售月饼仅标示饭店名称,实际生产企业的信息标示得很不起眼甚至于不标(酒店只能委托食品加工厂“贴牌”生产月饼),这种包装方法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解成月饼是该酒店生产的;还有在网购月饼中,有部分月饼的包装是从其他品牌的月饼身上“扒”下来的,看包装很难知道真实品质如何。

  “潜规则”2

  戴“戒指”的火腿肠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对火腿肠非得在两头安上俩“戒指”很无奈,因为这样对吃火腿肠的人来说十分不便。“吃的时候光用手拧肯定是拧不下来的,非得动用刀子、剪刀甚至牙签等工具,才能把那上面的‘戒指’给卸下,有时手头没工具,迫不得已只能用牙咬开了,结果常常弄得一头的火腿肠和包装皮粘在一起,感觉十分恶心!”消费者刘先生向记者表示。

  董金狮向记者解释,火腿肠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包装,一方面是因为工艺的传统性,即在火腿肠20年前引进中国时最早的生产线就有戴“戒指”这样的包装环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火腿肠本身较软,采用这样的包装方式可以缩紧产品,加大火腿肠的密度和受挤压强度,在运输和保存时不容易变形。

  但他同时也向记者表示,火腿肠在国内已发展多年,其实还是可以采用锯齿类的封口的,这样也可以达到紧贴产品的目的,同时也方便消费者食用时开封。而且,火腿肠的“戒指”包装由于将金属和塑料混在一起,用完后也是很难回收利用的,很不环保。

  “潜规则”3

  九成味精都是500g装

  有关味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国内一直有争议,有营养专家认为,味精最起码对人体健康是没什么好处的,这东西少吃一点尚可,日积月累吃多了还是对身体不好。但有消费者反映,由于广州各大超市销售的味精都是500g大包装的,令人在使用时会不自觉地加大用量。另外,味精在开封后无论是装在原来的包装袋里,还是“转移”到调料瓶中,都会因为长期与空气、水分接触而融化甚至变质。

  “其实,味精生产企业完全可以生产小包装,消费者使用小包装味精肯定是更加方便和实用的。但大包装味精在10元钱左右,小包装味精一般只卖5角到1元,所以生产企业为了销量还是主推500g大包装味精,现在在超市里有九成以上都是这种包装的。”董金狮表示。

  “潜规则”4

  酱油和醋“傻傻分不清楚”

  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中的酱油和醋常常一块出现在市民的厨房里,而它们包装的极为相似,也让很多市民十分困扰。“同个牌子的酱油和醋,常常容量差不多,酱油和醋颜色也差不多,唯一能让我很快区分的就是瓶身的包装纸了,但只要在厨房里放的时间稍长些,那层纸很快就变得又残又旧,乍看之下还真难分出哪瓶是酱油,哪瓶是醋。”市民小梁告诉记者,就因为这,他常在厨房里出点“小事故”,酱油和醋分不清楚混用导致佳肴变味儿是常有的事。“企业为了生产方便,的确总是推出看起来差不多的调味品包装,但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方便,最好还是别只用包装标签来区别,如果同个牌子的调味品在瓶子的形状上能有比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瓶身正面还是背面都能看出区别,相信消费者在使用时的出错率会低很多。”董金狮表示。

  “潜规则”5

  紫菜包里调料袋“隐身”

  紫菜包、馄饨包……这些方便食品因为本身的烹饪需要调料,有不少厂家都自以为“贴心”地在里面加上一小袋调料包,但因为外包装的不透明,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一股脑儿把包装里的所有东西都倒进锅里——还没开封的调料包也不例外!

  董金狮向记者表示,生产企业本是出于好意才有这种做法,但由于这些小调料包放的位置不太规范,不是与食物的外包装袋粘在一起,而是放在包装袋内且被外包装上的图案遮挡,难以令人察觉。“最好就是这些食品的外包装袋上有一块设计为透明的,调料包就放在透明的这一位置,这样既能保证调料包安全,又能让消费者一眼就看出有调料包。”董金狮称。

  “潜规则”6

  总撕不开的酸奶封口膜

  以前喝牛奶,我们只能喝瓶装的,喝完还得把玻璃瓶子给还回去。现在好了,有了利乐包装、塑料盒装的各种牛奶产品,十分方便。但让很多消费者难以理解的是,大部分酸奶都是“碗装”的,就像果冻、飞机上的饮用水一样,开口上封着一层膜,而打开喝或吃时,除了有时特别配备的吸管可以令你马上就吃上外,想把膜撕了畅快喝奶可没那么容易!经常不是还没撕到盒沿膜就断掉,就是撕到盒沿里面一点就撕不动了。“酸奶和果冻都是这样的,而且里面又不只有液体,还有果肉之类的固体,即使用吸管插进去喝上了,里面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食物是吃不到的。”市民李小姐向记者表示。

  “这与5L装食用油瓶子上的拉环经常断一样,都和外包装的材质有很大关系。”董金狮告诉记者,其实厂家可以采用火热封口,在保质的同时又保证容易撕开,而这并不会增加企业多少成本。

  “潜规则”7

  “胀鼓鼓”的小份儿薯片

  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逛超市时看到几块钱一袋“胀鼓鼓”的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总是特别有食欲,但买回家拆开一看,才发现里面的食物量连外包装体积的一半都不到。“其实企业大可不必在膨化食品袋里充那么多惰性气体,充一些已经能保护食品不变质了,充那么多只会让消费者误以为食品量很大,让他们因此不自觉地付出额外的费用。”董金狮称,这种做法在膨化食品里盛行,因在食品袋中充入惰性气体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成本,却能因快速“吹涨”包装的体积误导人们的消费。

  “潜规则”8

  “玩捉迷藏”的生产日期

  以上这些食品包装的“潜规则”只能说是厂家设计不够人性化,或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还有一种食品行业内存在多年的包装潜规则,却是让消费者直接受害、叫苦不迭。记者近日走访广州超市、零食店等,发现绝大部分食品都只写明了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并且生产日期在外包装上标得十分“隐蔽”。“有一些生产日期标在开口处或瓶盖、瓶颈上能很容易就找到,有些却标在包装袋的底部一条边缝上,而且字体模糊,有的辨认好半天都不能确定准确的生产日期。”市民何女士向记者表示。

  对此,董金狮向记者表示,这的确是国内食品包装存在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建议国内的食品包装像国外某些国家一样,也标示出最终到期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一目了然辨别出究竟该不该买,这样也能有效降低消费者买到、吃到问题食品的几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