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近日公布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新国标取消了三聚氰胺的合法性,也不再设置相关的检测规定。
社会声音:会不会变身新的添加剂
三聚氰胺会不会在企业利益驱动和“毒专家”的“钻研开发”下,变身新的添加剂,再次“投毒”于乳制品之中?
今昔说法矛盾
新国标在否定当年限值规定的同时,反衬出更深的矛盾:为什么说当年的零含量是不可能的,现如今却又成为可能?监管的讳莫如深一如从前。
会否导致检测真空
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的相关规定,虽然其本意是取消三聚氰胺被“限量添加”的合法身份,但对进入市场销售的乳制商品是否含三聚氰胺的检验,却无法可依、无标可对、无章可循。这就出现了乳制商品检验标准上的“空白”,检测程序上的真空,极易被一些不法奸商钻空子。
本刊观点:迟到的新国标
2008年爆发的“毒奶粉事件”,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让人感到心悸。其时,卫生部公布数据,毒奶粉致害30万名婴幼儿。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据温家宝总理透露,受到毒奶粉影响的儿童达100万之多。而且,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弭,许多家庭还饱受痛苦。
不说还不知道。“毒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一直还有着合法的身份!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有关部门在犹豫什么?怪不得三聚氰胺在去年底又会卷土重来。
如今,新国标终于把三聚氰胺挡在了合法门外。然而,保证乳制品安全,需要标准与监管的合力作用。再好的标准必须辅以严格的监管,才能取得实效。
包括乳品在内的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监管方面的沉疴始终是老大难问题。如果新国标不能受到与之相称的监管体系的保障与实施,恐怕也会像从前那样落空。即便三聚氰胺被明令禁止,还会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或其他。
不留任何漏洞的监管甚至可以弥补标准的缺失,而一旦监管系统失灵,再完美的技术标准都是空谈。类似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