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的罪魁祸首零食被分级推荐
晨报记者 陈里予
零食成为越来越多小孩变成肥胖的罪魁祸首。昨天,记者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营养门诊了解到,门诊中小胖墩的比例越来越高,占了四分之一,有很多胖小孩吃了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的零食。日前,由卫生部委托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露面,将儿童零食分级推荐,其中,棉花糖、膨化食品和巧克力派等食品被纳入限制食用的范围。
暑期结束增重明显
几乎每年暑假结束时,总有一批胖小孩出现。他们每天吃大量零食,吃冰激凌等甜点,每天过度睡眠,而且缺乏运动。
在营养门诊门口,记者看到一个小女孩焦急地等待体检,女孩妈妈对记者说,她女儿平时很喜欢吃零食,这个暑假就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吃糖果、膨化食品等零食,这次过来一体检,体重在暑假期间竟重了4公斤。边上其他一些胖小孩的家长也都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暑假期间也出现体重明显增加的情况。
高热量食物不宜常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营养中心主任汤庆娅教授指出,把儿童的零食构成假设成一个金字塔,许多受儿童欢迎的零食都来自食物金字塔的塔尖,如薯片、糖果、曲奇和普通软饮料。由于这些食品含高热量、高脂肪、高糖或高盐,必需的营养素(如钙)的含量却很低,故不宜经常食用。
另外,摄入含糖量高的食品,特别是那些容易存留在口中、粘在牙齿上、在两餐之间摄入的零食,可能会引起龋齿,并可能转移儿童对膳食中富含营养的食物的兴趣。而过量饮用普通软饮料会阻挠儿童摄取营养物质(钙质),可能增加儿童骨折、超重或龋齿的概率。
分类推荐零食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把零食进行分类推荐给孩子和家长。
此次,专家们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推荐级别。孩子们喜欢吃的棉花糖、膨化食品等都被列入“限制食用”范围,建议家长让孩子尽量少吃,最好每周不超过一次。牛肉片、黑巧克力等则是“适当食用”,每周可吃一到两次。水煮蛋、黄豆、地瓜等则是“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即每天食用。
[专家建议]
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吃零食方式,建议儿童和青少年零食应多选奶类、果蔬类、坚果类食物。3岁到5岁的儿童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6岁至12岁儿童每天吃零食别超过3次,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要学会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
此外,儿童在家里时,家长尽量不要让儿童在观看电视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吃零食,这种情况将可能增加孩子对高热量、低营养食品的摄入,会让孩子无意中进食过量,导致体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