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以旧换新红火热闹的背后,也出现一些问题和隐患。“旧家电卖给收废品的才十几元,我五十元收了!”自家电以旧换新实施以来,不少走街串巷的“黄牛”动起了新脑筋。日前,《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的“黄牛”无孔不入:火车站、电影院、体育馆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他们还频频出现在家电连锁企业门店。
他们的目的在于,拦着买新家电的本地消费者,让他们先购买废家电,再去拿几百元的价格补贴,从中赚取差价。
在这样的利益面前,常有人动心。但“黄牛货”虽然价格便宜,售后服务却难以保证。您放心吗?相关部门提醒人们:尽量选择正规的家电回收企业,才能享受到国家、本地和商家的三重补贴。这样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实惠。
“黄牛”盯上“以旧换新”
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细化和落实,越来越多百姓愿意参与到这一政策中。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数据显示,实施家电以旧换新两个月销售额已突破30亿元。但是,旧家电回收价格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参考标准,这也是人们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
这不,就在种种不完善的情况下,家电以旧换新领域被眼尖的“黄牛”瞄上了。《上海商报》报道的数据显示,至少5万多张“换新凭证”囤积在“黄牛”手中,“黄牛”们将慢慢地在家电以旧换新的交易中获利。
据了解,“黄牛”吸金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去旧家电市场等地,用低廉价格收购旧家电,之后提价让百姓先购买这些废家电并去拿价格补贴,而“黄牛”从中赚取差价。以彩电为例,“黄牛”将从各处低价收购的废彩电以1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人们,在以旧换新政策下,人们可以用废彩电向卖场获取大约400元的价格补贴。用100元换来400元的补贴,人们往往觉得心动。殊不知,“黄牛”早已在这一过程中赚取了暴利。另一种则是,“黄牛”们直接用凭证去以旧换新销售点采购新家电,然后将这些新家电拿到二级市场上出售谋取利润。
灰色生意为家电以旧换新“蒙灰”
“黄牛”们不仅盯着老百姓的口袋,还在打旧家电回收市场的“如意算盘”。
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存在这样一个尴尬现象:“以旧换新”实施过程中回收、销售火爆,而拆解环节却迟迟难以推行。这常常就造成了“旧家电堆积仓库”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牛”雪上加霜。业内人士称,只要手头上的旧家电够多,“黄牛”一次可换几十、甚至上百张凭证。
“比如去商场买彩电,5000元的直接降到4500元,再转手去二级市场上卖,便能大捞一笔。”这样就导致不少全新家电流入二级市场。
针对二级市场本身,以旧换新变成了买旧换新。一些经销商打出“买旧换新”招牌吸引消费者——买回旧电脑,为了购买新机换取优惠政策。
这些行为是在钻政策的空子,不仅影响了参加企业的积极性,这些交易怪象还将对二手市场产业链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保障消费者利益亟需监管出手
毋庸置疑,“黄牛”钻了法律的空子,造成了各方市场的混乱,曲解了国家政策的原意,又赚了本该属于百姓的钱。市场无奈,百姓懵懂,这该怎么办?
据《新闻晚报》报道,家住肇嘉浜路的徐先生最近后悔不已,他以50元“高价”将家中报废彩电卖给 “黄牛”后,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他跟我说,收废品的顶多出十几块钱,而商场给的折旧费也就三四十元。”但周末去商场转悠时,徐先生才发现以旧换新中的“旧”同时包括了旧家电和废家电。
这意味着,徐先生失去了一次兑换可享受10%价格优惠的以旧换新凭证的机会。消费者的切身权益就在“黄牛”的花言巧语中被损害了。
专家表示,除了家电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以外,刺激消费方面还应有更大力度的举措。要让群众敢于消费,需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在于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现有商品市场的扩张并没有开辟新的消费领域,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
总体看来,规范家电“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是这一惠民政策长期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只有杜绝“黄牛”现象的发生才能净化市场,从而真正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