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讲述父亲与女儿共同成长经历的分享书《怪爸爸笨女孩》出版面世。作者程敏将与女儿炜炜长达9年30多万字的对话日记整理成案例分析式的书籍。九年间,“怪爸爸”事业有成,“笨女孩”品学兼优,笔墨留言多达30万字,洋溢纸面的,是爸爸教育女儿的心得、父女间的信任与体谅。很多读者认为《怪爸爸笨女孩》呈现了一个在事业追求与爱子追求间实现完整、平衡、和谐的现代家庭标本。记者日前采访到该书的作者、2010年“广东省首届十大杰出父亲”程敏,他讲述了自己的家教心得。
书面交流有利于思考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选择写日记的方式交流?
程敏:书面的交流有利于交流双方的冷静思考,可以减少一时冲动,在提出意见的时候为对方设想,为对方留有余地。我从事广告行业,工作忙碌,因此,我和女儿见面的时候很少。起初,女儿总是给我写小纸条。后来,她提议用日记本记录每天的情况。从最初的小纸条,积累到如今的30万字的日记!这种方式弥补了我和女儿因时间的错位而缺少的沟通。
广州日报:是什么力量支持你可以坚持长达9年之久?
程敏: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如果有条件面对面交流,很可能就不会选择日记的方式。但无论是什么方式,家庭教育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沟通。
交流最特别在于双向
广州日报:在日记沟通的过程中,有否遇到过困难?
程敏:困难是肯定有的。由于工作忙,回家已是深夜,翻开我们的日记本应付式地写上一句:“永远支持你”、“加油小朋友”、“祝你学习进步”……女儿总是对我的回信不满意,甚至有的时候,我几日不回信,女儿便会在信中抱怨:“为什么不回信?再不回信,我就不爱你了!”女儿与父亲交流的强烈愿望让我觉得,即使回家再晚,也要给孩子回信,因为第二天早上,女儿看到我的回信,是那么的高兴!
广州日报:您认为您与女儿的沟通特别之处在哪?
程敏:我与女儿的沟通是双向的,不仅关心帮助女儿,同时在日记中,我还注意向女儿通报自己的困难和苦恼。这不但更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女儿对父母的关爱和责任感的形成。 担心出书后被模式化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想到把这30万字的日记写成一本书?
程敏:起初没有出书的想法,因为我并不是作家,这些日记只想自己保留,作为日后的回忆而已。当我的朋友看过这30万字的日记后,劝我一定要将其整理,并创作成一本书,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本。我女儿也不同意,她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日记,怎能公之于众?”然而,我始终觉得如果“我们的日记本”能带动出千千万万个“其他人的日记本”是很有意义的。
广州日报:出书后,您和女儿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程敏: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打乱,我和女儿的日记本还是每天继续写下去。
不同的是,我要更加规范我的行为以及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与表达。很多朋友照搬我的方式,这让我担心。凡事要讲究对症下药。因此,我不敢随意对某些家教问题轻易下结论。
“怪爸爸”简历
程敏,广州番禺人,他是“好爸妈公益基金”创始人、爸妈俱乐部CEO。先后从事中医骨科工作16年,2001年,弃医下海创业。2007年荣获“广东省希望工程爱心奖”,2010年被评委“广东省首届十大杰出父亲”。(文/记者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