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珠宝饰品的大量需求使珠宝业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其中,历史悠久的翡翠行业更是备受青睐。
从最初单一的欣赏到现在成为收藏或投资项目,翡翠消费变得更加丰富和高涨。在中国,翡翠已不仅是一种为人们所喜爱和珍藏的装饰品,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随着翡翠消费市场的火爆与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亟需有标准可依。
2010年3月1日起,我国首个《翡翠分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该标准界定了翡翠的定义、翡翠的分类,规定了天然未镶嵌及镶嵌磨制抛光翡翠的分级规则。作为世界最大翡翠消费国,《翡翠分级》标准的实施无疑会为行业更快、更深入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同时也为消费者购买翡翠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翡翠的定义及分类
在对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翡翠样品的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翡翠分级》国家标准将翡翠定义为:翡翠是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钠铬辉石,绿辉石)组成的、具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磨氏硬度6.5〜7,密度3.34(+0.06,-0.09)g/cm3,折射率1.666〜1.680(±0.008),点侧1.65〜1.67。
从翡翠的分类来看,翡翠的颜色非常丰富,为了对翡翠进行分级,先根据翡翠的颜色将翡翠分为翡翠(无色)、翡翠(绿色)、翡翠(紫色)、翡翠(红-黄色)几个类别。
翡翠(无色)是指无色或颜色彩度极低的翡翠;翡翠(绿色)是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绿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紫色)是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紫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红-黄色)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红-黄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
在翡翠的分级方面,考虑了翡翠的品质因素及价值因素,《翡翠分级》国家标准规定从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4个方面对翡翠的品质进行级别划分,并对其工艺价值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
翡翠(绿色)的品质分级
绿色翡翠的品质分级包括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4个方面。
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 将按照颜色色调、彩度、明度的差异进行级别划分。根据绿色中所含黄、蓝色调的浓度,可将绿色翡翠的颜色色调分为绿、绿(微黄)、绿(微蓝)3个类别。根据绿色翡翠的彩度差异,可将其划分为5个级别。彩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极浓、浓、较浓、较淡、淡。根据绿色翡翠的明度差异,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明亮、较明亮、较暗、暗。
绿色翡翠的透明度分级 根据绿色翡翠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即透明度差异,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透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透明(单位透过率t≥75%)、亚透明(65≤t<75)、半透明(55≤t<65)、微透明〜不透明(t<55)。
绿色翡翠的质地分级 根据绿色翡翠质地的粗细程度、肉眼可见程度,将其划分为5个级别。质地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细、细、较细、较粗、粗。
绿色翡翠的净度分级 根据翡翠内、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程度的影响,将其划分为5个级别。净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纯净、纯净、较纯净、尚纯净、不纯净。
翡翠(无色)的品质分级
无色翡翠没有颜色,或仅仅有极微弱的蓝色、绿色的色调,其品质主要取决于其透明度、质地、净度特点,分级也从上述三方面进行。
无色翡翠透明度分级。根据无色翡翠透明度的差异,划分为5个级别。透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透明(t≥85%)、亚透明(80≤t≥85)、微透明(75≤t<80)、半透明(65≤t<75)、不透明(t<65)。
无色翡翠的质地、净度分级原则与绿色翡翠质地、净度的分级原则相同。
翡翠(紫色)、翡翠(红-黄色)的品质分级参照翡翠(绿色)品质分级的原则执行。
翡翠不均匀性评价
在翡翠中其颜色、透明度、质地的分布常常是不均匀的,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不均匀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的部分分别进行评价。
商贸俗称作参考
在对品质分级的描述中,一大亮点就是将商贸俗称也对应纳入其中。这些俗称是消费者口口相传的经验总结,但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经过对大量科学依据的调研后,翡翠分级标准中,将部分商贸俗称也纳入其中。
翡翠工艺评价不分级
翡翠饰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翡翠的品质还取决于翡翠的加工工艺,好的加工工艺可以极大地提升翡翠饰品的价值,因此翡翠饰品的评价还应包括加工工艺的评价。《翡翠分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翡翠工艺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和加工工艺评价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评价和设计评价;加工工艺评价包括磨制(雕琢)工艺评价和抛光工艺评价。
□ 雪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