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国棉花产业的“定盘星”
新疆花开天下暖
“新疆花开天下暖,新疆花落天下寒”。在新疆的近两个月采访后,记者认为用改编的这句古诗词来形容新疆棉花产业显著地位并不为过。
9月,正是棉花丰收的季节,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组途经昌吉、奎屯、石河子、伊犁、阿克苏……只要有绿洲的地方大多有一望无际的棉田,公路上随时可见运输棉花或者接送拾花工的车辆。
“今年棉花收成不错。”每到一处基本就能听到这句话。
在新疆,恐怕还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棉花产业一样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据如此重的地位,对新疆农业及农民收入带来如此重要影响。
记者从新疆自治区农业厅获悉:2006年,在棉花种植面积、年总产量、平均单产、年收购量和商品调拨量、优质棉年产量、病虫害低成本化学防治水平和高产面积七项指标中,新疆棉花产业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疆自治区就提出“一黑一白”战略构建起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棉花已成为新疆最大宗的经济作物,2006年,新疆棉花种植1980万亩,总产量218万吨,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40%左右。
新疆农业厅的干部说,有句豪言,新疆人基本都知道,‘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目前,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一朵朵轻飘飘的棉花已经给新疆人带来了沉甸甸的财富。目前,新疆86个县(市)中有近60个县种植棉花,棉花产值占全疆农业总产值的45%,全疆农牧民收入中30%来自棉花。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疆的棉花产业在“十一五”及以后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有关数据显示,在世界各棉花主产国中,仅有中国棉花生产量小于消费量而成为世界惟一连续数年的主要棉花净进口国,这种净进口的态势还会继续扩大。
近年来,中国国内棉花产量增长速度远不及棉花消费量增速。棉花需求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中国棉花将长期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
在中国三大产棉区中,长江流域棉区、黄淮海棉区种植面积已近饱和,农民的植棉热情也趋于下降,面对如此矛盾,不少专家表示,应着重发展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内陆棉区,提高我国棉花整体竞争力,以确保我国“棉花安全”底线。
棉农的骄傲和哀愁
金灿灿的阳光、白绒绒的棉花并非新疆独有。目前全国有十余个省区种植棉花,总产量高达600多万吨。但为何新疆棉花总产量、单产和品质都让其他产棉区难望项背?
新疆棉农有他们的骄傲:
新疆这块土地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所产棉花纤维长、色泽好、品级高。
近年来,为把棉花这一特色产品做成产业优势,新疆不断加大运用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并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棉花的优质品率,大幅提高棉花单产,新疆棉花实现了优质、高产、增效综合技术的突破,共取得科研成果60多项。
2006年,新疆皮棉平均单产达114公斤,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2%,比世界平均单产高1.3倍,同时由于新疆棉花大面积连片种植,棉花品质普遍得到纺织企业认可,许多国内纺织企业都把新疆棉作为“细粮”使用。
目前,新疆已是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手摘细绒棉生产区域,还是中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区。
然而,在种种优势的背后,新疆棉农的哀愁也显现出来。
记者来到奎屯,见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职工王相义,他今年种了50亩棉花,在采访中,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每亩地承包费平均在200元左右;每亩种子要花费25元;尿素等化肥平均一亩地150元;节水灌溉设施每亩160元;一年浇水6次,每亩至少100元;摘花费平均一亩要150元,再加上翻地、播种、打药、拖拉机费、污染费等费用,一亩地的主要成本700元以上。”
“今年棉价不行,农资价格涨得又太快,一公斤4.8元钱,一亩平均220公斤籽棉,去掉成本,也就赚个一二百元。不少农户还亏本了。”王相义一脸无奈。
就在今年新棉交售刚刚进入高峰期时,国内棉价大幅度下跌,一个月内每吨棉花价格就下跌了千元以上,棉花经营企业纷纷调低收购价格,而各地棉农则普遍惜售。
乌苏、奎屯和沙湾在新疆素有“金三角”的美称,这三个县市既是北疆的主要产棉区,又是北疆棉花市场化程度最高、价格最为敏感的区域。尤其是奎屯,这里集中了大量的棉花加工厂和贸易商,和南疆的阿克苏呼应,共同引导着新疆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农七师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之一,“锦”牌棉花在全国棉花知名品牌中获第一名。农七师棉农和其他产区棉农一样,棉花产业利润缩水。
记者在阿克苏、喀什、塔城等地采访时看到,农民们抱怨最大的就是农资、劳动力价格飞涨,棉价降低。丰收的喜悦被收购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涨、销售不畅无情地淹没了。
棉农增收难的问题也困扰着整个中国棉区。
11月,根据郑州棉花期货交易市场的检测,当前国内的棉花价格已经跌入了两年以来的最低点——每磅棉花价格在60美分左右。
从1998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棉花就成了波动比较大的农产品,不但受大量进口冲击,还受国内外棉花供应关系影响,棉花的价格、生产面积常会出现剧烈波动、大起大落,多年来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都让新疆涉棉企业和棉农头痛不已,只能被动应付,“丰产不丰收”的局面在新疆周期性上演。
“宠儿”为何失宠
“2005/2006年度以来一直萦绕新疆棉花企业心头的‘销售难’问题始终无法破解。”一位跟棉花打了近20年交道的老总对记者说。
来自新疆自治区供销社数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新疆供销社系统已累计收购新棉约2318万担,比去年同期增长30.9%,全疆供销社系统已销售新棉约879万担,仅占收购量的37.9%。据兵团棉花协会统计,截至11月5日,整个兵团棉麻系统销售棉花不超过3万吨,而兵团7家棉麻站棉花外运量不超过10万吨,也就是说,新疆兵团棉花销售进度不过2%,而外调不过9%。
“今年情况挺特殊,棉花售价低、销售还不畅,内地纺织厂大多是询价,购棉意图不强,目前棉花收购企业日子不好过。”新疆贝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闻名告诉记者。
是什么原因让新疆棉这一棉花市场的“宠儿”失宠?
新疆兵团农六师棉麻公司销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05/2006年新疆棉花销售不畅主要受进口棉冲击,2006年度新棉滞销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对目前市场价位的不认可。新疆兵团目前报价,产地报价1.32-1.33万元/吨,地方12.4-14.6万元/吨,这个报价已经调低了,基本只比成本价稍高点。有的棉麻公司的收购成本价都比这个报价要高,所以惜售,而棉纺企业多采用少库存、现买现用的策略。这就造成新疆的棉花卖不动。”
由于美国政府对棉花生产和出口的各种补贴,到岸价比新疆棉便宜近1000元/吨,这对内地棉纺企业诱惑很大。这个因素直接造成国产棉滞销。
“除了国内棉花终端平均需求量逐年扩大外,进口棉花质量好、价格低也是造成新疆棉优势渐失的重要原因。”自治区农业厅棉花办公室主任马玄说:“进口原棉一致性好,等级均匀,无三丝(异型纤维),而新疆原棉质量不断下滑成为老大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运输成本高和运输困难导致新疆棉花价格处于劣势。目前,乌鲁木齐到山东、江苏等地的运费大致在400元/吨以上,而从博乐、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运到沿海,运费在500元/吨以上。
“新疆棉和内地棉现在价差就是这个运费。”一位棉麻公司老总告诉记者。
作为大宗农产品,新疆棉花的外运基本通过铁路,运输瓶颈尤为突出,尤其是运输时间较为集中,特别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更是新疆棉花铁路运输的高峰期,新疆向东出疆物资和独联体进口物资逐年大幅增长同时,返程回疆物资又极为短缺,这种不平衡造成新疆铁路部门大批量排空回放车皮,耗费巨额成本。
产销环节的难题
9月的一个清晨,奎屯市棉花加工厂一片繁忙景象,厂区内机器轰鸣着正开榨新棉。
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工厂现在老是“吃不饱”,不得不去和其他厂抢着收新棉。
据了解,新疆现有大大小小的棉花加工企业上千家,棉花加工量和产能比为3.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治区供销社副社长吕永民说,每年的棉花收购季节,大量的轧花厂开始抢占棉花资源,造成棉花加工行业的恶性竞争,既浪费棉花资源又降低了棉花质量。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2009年棉花加工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要求,到2009年,新疆要完成360套棉花加工设备的改造,现有轧花厂将至少减少2/3。
在棉花销售环节,新疆棉花购销的“主渠道”棉麻公司因受收购资金来源的限制,加上体制改革滞后、资金管理欠佳,也使得新疆棉花销售出现“有价无市”、“有棉无钱”等状况。
此外,新疆棉花深加工环节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新疆棉纺企业的产品除棉纱外,棉布、印染和成衣比重很小,服装几乎是空白,大多数棉纺企业产业延伸度很低,只限于纺纱,自办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轧花厂寥寥无几,能完成纺纱、织布再到成衣的企业更是少见,很容易造成棉纺企业两头受困。
新疆一些中小棉纺企业设备落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产能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资金成为新疆棉纺企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在奎屯棉区采访时了解到,兵团农七师属响当当的种棉大师,生产的“锦”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但是这里却没有上规模的棉纺厂。同样的问题也是新疆所面临的,新疆是产棉大区,但并不是纺织强区,棉花产业链条中的种植与棉纺两个环节多年以来一直被割裂。
来自新疆海关统计,200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3.82亿美元,2005年达到18亿多美元,五年之中虽然这一数字增长了3.7倍,但绝大多数是内地纺织企业通过新疆口岸向周边国家出口所得。新疆纺织企业生产纺织品服装出口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目前,新疆棉纺全行业亏损且负债率高,对棉花需求量不大。
这些“短板”都在困扰着新疆的棉花产业,专家认为,要使新疆从产棉大区向纺织强区发展,就必须形成棉花良种繁育、种植、收购加工、棉纺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完整的棉花产业链。随着资本的介入,新疆棉花的产业链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整合与优化,进而推动棉产业的快速发展。
整合棉花产业,延长产业链,已经成为新疆棉花产业做大做强的共识。
近日,新疆自治区经贸委、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我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未来5至10年,新疆将实现从棉花基地向纺织工业基地的转变,把新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优质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产品交易中心。
国家农业部也表示,“十一五”期间,为确保我国棉花产业的安全,国家将进一步优化棉花产区布局,鼓励新疆适当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将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一系列举措让人对新疆这一中国棉花产业的定盘星前景充满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