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掉碍事的镜框,戴上隐形眼镜,顺便给瞳孔换个颜色。天气回暖,许多爱美的女孩纷纷在眼睛上动起心思,隐形眼镜也随之进入销售旺季。记者近日走访潘家园地区北京最大的眼镜销售市场发现,被国家列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的隐形眼镜就像衣服一样随便买卖,卖家既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也没有专业验光师。
眼镜不“挑”人 合度数就行
“这个公主蕾丝的不错!”“我喜欢七彩钻石!”三个年轻女孩在北京明镜苑眼镜城三楼的一家店铺里埋头“淘货”。她们挑的不是衣服、珠宝,而是印有各种图案的彩色隐形眼镜(俗称“美瞳”)。凑近一看,3厘米高的小玻璃瓶里浸泡着五颜六色的镜片,分属“水凝”、“蜜糖”、“三色”等系列。标签上全是韩、英等外文,大概能辨认出GEO、NEO、MIMO等字母是品牌名称。一眼望去,楼道里几乎每家店都开辟了隐形眼镜专区,尤其主打“美瞳”。
店员噼里啪啦地在计算器上敲了敲说:“蕾丝和钻石的要贵些,两副200块,再加上一副透明的,给个优惠价260块。”在宣传画上大眼美女的“鼓励”下,女孩们兴冲冲地报上近视度数,交钱走人。
配隐形怎么不验光,也不检查眼睛?“亚洲人眼睛长得一样,只要度数对就行。”店员试图打消记者的疑虑,接着说,“我女儿有结膜炎就不能戴,看你们都挺健康的,怕什么!”
一副镜片样品 谁都可以试
国产的,韩国的?叫清露,还是天美意?记者在国际眼镜城碰上一个犯晕的店员。不但弄不清产品的产地,连名字也说不清。不过,这也不妨碍生意上门。
“有GEO蜜糖系列的吗?上星期买的那副破了,这次可得给我打折。”一个时髦女孩拉着男友逛进来,嘴里满是埋怨。“有,昨天刚进的!我们质量多好啊,肯定是你太大意了。”店员边说边把几种颜色的镜片依次夹到试用盒里。女孩就着店里提供的护理液随便冲冲手指,拉开上下眼睑,轮流将碗状的镜片塞进眼睛,查看效果。
片刻后,同一个镜片又被店员用护理液涮了涮,递给另一位顾客试用。记者忍不住问道:“这眼镜谁都试,太不卫生了吧?”店员振振有词,“健康的眼睛才塞得进去,有病的还戴不了。”
“原装进口” 实则国产仿冒
记者花80元购买了一副号称韩国进口的灰色隐形眼镜,戴上后异物感明显。而用酒精擦拭镜片后,有少许掉色现象。向一家正规眼镜专卖店询问得知,“美瞳”有三层工艺,色素夹在中间,而劣质产品直接将色素涂在镜片上,长此以往会磨损角膜,造成染色和炎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在国内售卖的进口产品必须有中文标签,注明厂名、厂址、许可证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缺少任何一项均为不合格产品。但在令人目不暇接的隐形眼镜品牌中,全外文标签的“原装进口”恰恰是揽客的金字招牌。
“顾客认‘进口’。现在是销售旺季,一天卖上百副不成问题。”兆佳眼镜城的一位店员坦言,“进口”货最好卖的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对此“深信不疑”的多是年轻女孩,为了跟衣服搭配,有时一买就是两三副。
据一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真正的原装货很少。大部分都是国产仿冒,再自行制作外文标签和防伪标识。有的不良厂家甚至使用回收片或干片做水溶处理后出售,最劣质的成本才几块钱,利润却是成本的十几倍。
隐形眼镜配戴需慎重
隐形眼镜与输血、输液设备一样,是国家重点监管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2000年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经营方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固定场所、验配设备和一名以上验光师。无证经营的,由药监部门责令停业,没收相关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在记者走访的十余家店铺中,没有一位验光师为顾客购买隐形眼镜“把关”。问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店员要么一无所知,要么避而不答。而在随机询问的10位顾客中,只有1位听说过隐形眼镜属于医疗器械。
“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隐形眼镜对使用者的要求很严格。患有结膜炎、角膜炎,眼睛内液量少以及中小学生、孕妇等都不适合配戴,否则会出现眼睛干涩、痛痒,引发炎症甚至失明。”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晓桦告诉记者,配镜前必须到医院进行眼部健康检查。“按照正规程序,医生开具了健康证明,相关经营企业才能给予配镜。”杨晓桦提醒,“对待隐形眼镜应像药品一样慎重。尤其是年轻人,切不可为美伤身。”(记者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