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其他 >

雀巢等洋奶粉提价周期越来越短 成本上涨被指借口

时间:2011-04-26 00:00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雀巢奶粉顶风涨价成本上涨为主因是美丽借口?

  本报记者 李冰

  尽管国家发改委再三约谈企业、行业协会稳定物价,但雀巢、澳优、美素等洋奶粉近日仍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由,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两成。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要求重要消费品行业不涨价, 奶业协会也在约谈范围之内。最近乳制品行业成本上涨,有涨价压力,因此奶业协会发起这个倡议。据了解,此次倡议着重规范乳制品企业的自身行为,要求企业维护合理价格水平,不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或变相涨价。中国奶业协会建议,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维护乳制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据了解,三元、伊利、蒙牛等35家企业已响应承诺不哄抬物价、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承诺。

  “洋奶粉抓住了自三聚氰胺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消费信心下降的心态抢占市场,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局面已经很严峻了,几乎被洋奶粉垄断。”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自2005年开始,洋奶粉提价的周期越来越短。

  而雀巢对此事却一直未能给出正面回应。

  谁动了谁的奶酪

  “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美赞臣、雀巢、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55%以上,而销售额占了70%,几乎对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形成了垄断。在中国爆发三聚氰胺之前,洋奶粉远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王丁棉指出。

  今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产奶粉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中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据了解,雀巢旗下的国产“能恩”900克装1段目前零售价在230~235元,较之前上涨了约20元,2段零售价为175~180元,上涨了约10元;荷兰美素奶粉的价格也大幅上涨,1段从198元涨到260元,2段从180元涨到230元。

  此外,澳优乳业方面证实,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澳优“能力多”系列产品已上调价格,其中,“能力多”免疫强化系列现在的建议零售价是328元,而此前其建议零售价为298元。

  面对涨价争议,洋奶粉都一致地将原因归咎于原料成本的上涨。

  雀巢与其他洋品牌不同,是唯一奶源基地在国内的企业。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雀巢的奶源地是在黑龙江。

  “他每公斤原奶也就3.5元-3.6元之间,不会超过3.5元,这样你算笔账,其推出的成品大约在80元左右,最多100元,那么与235元的价格相比,何来原料成本上涨?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不能承受?”一个知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他同时表示:“所谓的“原料价格上涨”只是借口而已。”

  原材料价格上涨”一直是企业启动涨价计划屡试不爽的理由。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认为洋奶粉企业本身的利润空间就很大。王丁棉表示,在乳品产品中,婴幼儿奶粉是毛利率较高,所以在大通胀的环境下,企业完全可以承担和消化由原料价格上涨产生的成本。

  记者接触的奶业分析师也指出,原料成本上涨不能成为洋奶粉涨价的原因,而出现洋奶粉企业顶风涨价的根源在于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

  澳优乳业(1717.HK)2010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毛利较2009年增加约3.02%至3.18亿元左右,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席伍跃时坦言,集团在2010年年度上调了产品售价,“此举对本集团来年之业绩提供支撑”。

  而雀巢公司2月17日发布年度财报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42亿瑞士法郎(约合358亿美元),较上一年的104亿瑞士法郎增长2倍有余。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率先提价的洋奶粉名单中并未出现惠氏、雅培、美赞臣和多美滋四大品牌。“国际其他奶粉价格目前来看不会变化太大,毕竟要给发改委面子,政府不停的约谈,虽然对洋奶粉管控力不够,但毕竟要避避风头,过几个月涨不涨价就不好说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洋奶粉趁火打劫

  “在婴幼儿奶粉中,中国国内的乳企很被动,洋奶粉已经垄断了中国的婴幼儿市场,再想挽救需要一段时间。”王丁棉表示。

  据资料显示,中国进口奶粉约80%来自新西兰,按照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11年中国自新西兰进口乳品关税进一步下调,其中进口奶粉关税由2010年的7.5%下调至2011年的6.7%。

  三聚氰胺之后,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信任度加强。王丁棉表示,“目前的成本上涨对婴幼儿奶粉这类高毛利产品压力不大,提价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国内乳制品行业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长期都处于一种不信任状态,洋奶粉就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和理念去捆绑市场,不断涨价。”

  洋奶粉顶风涨价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本土奶粉“不争气”。

  王丁棉认为,本土奶粉的信任危机使洋奶粉牢牢掌握涨价权,实现变相垄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