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其他 >

家长退货雀巢遭拒 质疑含砷量国内外双重标准

时间:2011-04-13 11:00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者按:据英国媒体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此报道一出,迅速传开,引发社会关注。据红网报道,雀巢(中国)公司发声明说,报道中所提及的雀巢产品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雀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雀巢婴儿食品曝重金属污染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据悉,欧盟委员会官员已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重新制定新的婴儿食品安全标准。

  论文的研究人员从瑞典市面购买了9种婴儿配方食品(从出生起可以食用)和9种幼儿食品(4岁龄以上食用)作为样本,并指出这些食品均为大型食品商生产,能在全球范围都能买到。检验样本包括雀巢、喜宝(Hipp)、活乐(Holle)、欧格妮(Organix)等。

  从实验结果看,在婴儿配方食品一组,除了一款样品外都含有比母乳高的镉(1.3~20倍)、铅(1.6~3倍)和铀(1.7~46倍),其中3款样本的砷含量超过母乳2~3倍。

  雀巢在华联系人对记者表示,实验用的产品根本不是中国生产,所以马上就排除中国产品不受事件影响。但被问到外国米糊产品大米来源是哪里时,该联系人表示“不清楚”。

  厦门的雀巢米糊未下架

  导报记者昨日走访了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等多家卖场,发现所有品牌米糊的外包装盒上都标明了各种营养成分,但都没标注砷、镉、铅等的含量。销售人员称雀巢米糊在进货量及销量上一直都很可观,短期内似乎并没有太大波动,也没接到下架雀巢米糊的通知。

  一位站在货架前的顾客不久前买了大量的雀巢米糊,上网看到消息,赶紧来超市看看有没有下架,看到米糊还都整整齐齐码在货架上,她稍微放下心来,但还是“打算在喂米糊的同时,自制一些辅食给宝宝吃”。

  雀巢:问题产品未在华销售 米粉可放心食用声明称保证安全

  红网记者致电位于北京的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求证,对方随后特意向红网发来了电子邮件声明。

  声明说,媒体最近报道了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Miljmedicin研究所于2011年1月发表的一份关于婴幼儿产品中含有微量锰、镉和砷的研究报告,“我们确认上述报道中所涉及的雀巢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并符合所有北欧和欧洲的相关标准。瑞典食品管理局(TheSwedishFoodAdministration)同时也确认所有产品都符合标准。”

  雀巢表示,报道中所及雀巢产品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雀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雀巢中国昨天在回应声明中也暗指报告中提及的重金属元素来自大自然。

  否认米粉含砷是因在华标准“宽”几百倍

  昨天晚上,网上有细心的家长惊讶地发现,关于米粉含砷在多少微克范围内算正常,我国标准和瑞典公布的“含毒”标准相差几百倍!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此消息得到证实。

  对于雀巢中国称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甚至有家长怀疑:雀巢在我国和国外是否实行两套“标准”

  听说雀巢含砷 妈妈们想退货

  昨日,不少家长都在咨询退货事宜。不过,超市方面表示,还没有权威部门的确认通知,雀巢婴幼儿食品还在正常销售,暂时不会接受退货。

  一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她本月初在南京的一家超市买了6盒雀巢二段米粉,还没来得及吃,她想退货,不过超市并不接受退货要求。对此,工商部门人士表示尚没有接到权威部门的确认通知,因此雀巢还是可以正常销售的,也暂时不能要求超市退货。不过消费者可以在检验证书出来之前保留好票据。

  专家认为婴幼儿米粉含砷致癌是媒体的误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昨天说,认为婴幼儿米粉含砷致癌,是媒体的误导,瑞典的报告说到砷含量没有超过(欧盟)标准,也没有对健康产生什么问题。

  他透露,我国已经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污染物限量的标准,由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其中砷的标准与现行没有变化。但是此标准最后须由卫生部发布。陈君石认为,标准应该不会有所改变。

  三问力挺雀巢等婴儿米糊的专家

  11日,国内食品专家向记者表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婴儿食品的砷含量规定有限量,只要在限量范围内就是安全的。(《新京报》4月12日)

  这样的事早就不新鲜了,一旦有国外专家指出我们吃的、喝的、用的存在某种健康隐患,就必定有国内专家在第一时间跳出来“辟谣”,并且无论针对何种有毒物质,总是有个百试不爽的理由: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就是安全的。听听,“国家标准”,多么威严的一个词!似乎专家也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名声已是江河日下不足以“唬”住大众,于是干脆绑架了“公权力”,如此“专家的知识权威加上国家机器的权力符号”,哪个敢有不同意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