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某栏目一篇有关植物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报道引起了各方关注,也令不少消费者因此产生“奶油”恐慌。昨天,记者在大连几家超市和蛋糕店附近采访了数位消费者,不少消费者表示已获悉“氢化油”的危害并将少吃或不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消费者 一知半解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大连多家大超市发现,面包、蛋糕、饼干、薯片、曲奇、蛋黄派甚至巧克力等食品的配料表上,几乎都标注着“食用植物油”、“起酥油”、“食用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氢化油”等,但都没有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记者在某面包店门口看到消费者很多,面对记者的问询,几位消费者表示知道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中含有氢化油,但具体有什么危害也是半知半解,而且已经习惯了面包加咖啡的吃法,不可能改变,不过以后会尽量少吃甚至不吃黄油和奶油。
从事食品行业多年的马女士说,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恰到好处的话,对人体的危险并不大,但是现在部分食品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制作的一些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可能超标。她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企业 争表清白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不少食品企业争相“表清白”,表示自己生产的食品不含反式脂肪酸或者低于限量。
记者登录某品牌蛋糕店的网站,看到了“黑天鹅蛋糕,不含植脂奶油的蛋糕”等字样,商家强调所有蛋糕使用的都是大黄油和动物奶油。
另据了解,目前中国销售的咖啡伴侣及奶茶中普遍使用的奶精都含有植脂末,植物油经过氢化作用可以避免油脂被氧化,从而保障和维持最佳品质。针对此事,某大品牌咖啡书面回应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个体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膳食摄入能量的1%,而该品牌咖啡承诺所提供的产品使消费者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量。
面对食品企业的争相表清白,消费者是将信将疑。
业内专家 提倡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近日对媒体表示,氢化油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画等号。因为同一类食品中生产使用的油脂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不同。经过工艺改进的氢化植物油,可以降低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食品企业应加快生产工艺改进,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提倡食品企业标识营养标签,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我国早已开始关注反式脂肪酸问题,目前我国每天人均反式脂肪酸食用量在0.6克左右,属于安全范畴。目前,反式脂肪酸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展开。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专家告诉记者,氢化油在奶油味的食品中用量较多,由于天然的奶油贵,不少食品企业采用的都是人造奶油。生日蛋糕大多加的是氢化油,大部分标注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就是含有氢化油的,氢化油也是咖啡伴侣中的植脂末的主要配料。市民在购买食品时应养成看标签的习惯,如果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约在20%~30%之间,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脂肪代谢。为了健康着想,人造奶油应尽量少吃。 见习记者谭红霞
玛氏在英减少使用反式脂肪酸
一些食品巨头开始在西方国家“悄悄行动”,减少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使用量。记者获悉,拥有德芙、彩虹糖及士力架等多个糖果品牌的玛氏集团,从今年9月起已开始在英国修改配方,据悉新配方相比之前的老配方将会减少约15%的反式脂肪酸。据外电报道,玛氏投入了1000万欧元的研发费用和4万多个小时的研发时间最终得出新配方。利用这一配方,玛氏在不改变其产品口味的前提下,使其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使用量比行业前25家巧克力品牌的平均水平低35%~45%。
记者获悉,玛氏公司近年曾在中国全面推行产品包装使用营养标签的措施,但有关减少反式脂肪酸使用量的营养措施,目前还未推行到中国市场。 本报综合消息
哪些食品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其最常见于速溶咖啡伴侣、奶精之中,以及蛋糕、饼干、雪糕、方便面、饼干、酥皮面包、薯片等食品中。
■名词解释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担心存在于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对心脏带来威胁,植物油又有高温不稳定及无法长时间储存等问题,科学家就利用氢化的过程,将液态植物油改变为固态,反式脂肪酸在此过程中产生。据了解,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而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脂肪中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