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平替”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选择
2024-11-04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不再过于追求品牌的高溢价,尽可能直接找到有保障的源头代工厂,买到真正的平替好物,摆脱消费主义陷阱,这或许是年轻人选择平替消费方式的意义所在。
这两年,无LOGO化的服装潮流开始兴起,牌子变得不再那么具有象征意义。“买对”比“买贵”更让消费者有满足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在同等价格下寻找最优品质,在同等品质下挖掘最优价格。针对这个现象,网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找到平替品不再是一种羞耻的方式,而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能力。
年轻人为何爱买“平替”?
《2024年中消费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在产品质量和功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57.2%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平替商品。这一比例在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以平替白牌为代表的新消费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市场竞争。
在过去,品牌竞争主要体现在看得见的对手之间,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而现在,在消费产业带上,部分通常没有显著的品牌标识,但质量尚可且性价比高,甚至有些不逊于知名品牌的白牌产品。随着电商平台,如1688平台和拼多多的推广,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诸如来自河南许昌的假发、广州的服饰箱包、河北河南的宠物食品等,这些产品通常源自特定的生产区域,借助产业链的优势以及直播电商等销售渠道,凭借其高性价比和满足基本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在广义上,白牌往往与山寨、杂牌、高仿等概念混淆;而在狭义上,白牌则以渠道品牌的概念存在,例如山姆、胖东来超市内的自有品牌。这些白牌以游击队的形式散布在各种渠道的细分市场中,用低价叙事“卷”着品牌,甚至创造了一定的消费趋势。
一般来说,“平替”有两种替代方式:一种是功能相同品牌不同,另一种是不同名字的同样东西。这两种的共同特征就是,性价比更高。此外,都是年轻人越来越热爱的“平替”方式。
有分析认为,“平替”能够流行的两个重要原因:国货的崛起和对消费的祛魅。国货质量的提升和国潮审美的流行,让国货从“平替”成为“品替”;对消费的祛魅,让年轻人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被消费主义所惑,转而回归物品本身。
1688平台发布的《平替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人的平替消费呈现“产地消费、参数消费、成分/材质消费、功能消费”四大特点。在1688平台上,如汉服、穿戴甲、帆布袋、洞洞鞋、香薰等品类已成为日均搜索最多的平替商品。
1688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1688已有超过100万个源头厂商,其中超过六成是工厂;有超6500万的小B买家(以主播、达人、“团长”为代表的新兴买家群体),他们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的95后和00后,女性居多,活跃在内容平台和社交平台,做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有的也在线下开店,以社群为主要运营模式;1688平台的用户与小红书的用户高度重合,重点人群是大学生、宝妈和新锐白领;该平台的年交易额已超过8000亿元。
重新认识“平替”的意义
平替消费诞生之初,不少学者认为这一现象是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被动调整:“经济走势的发展迫使消费者为了追求低价,不得不牺牲自身对品质的要求。”
不过,简单将平替消费作为消费降级的被动结果,甚至将二者直接划等号,认知都过于流于浅表。平替消费之所以能够在年轻人中间蔚然成风,固然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本,还是新时代消费理念的深层次更迭。
一方面,价格并不是衡量消费升级与降级的唯一指标:追逐高端大牌不完全代表消费升级,摒弃品牌溢价也不等同于消费降级;另一方面,平替消费也不是捂紧口袋一毛不拔,也没有“只买便宜的,不买对的”,平替消费更像是一种价格、品质、生活理念的平衡。
这种消费趋势也预示着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变化,在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能提供高性价比和质量保证的产品,而不是仅仅追求品牌效应。
在追求“平替”的过程中,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和挑剔,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全渠道比价,去寻求那些真正的优惠。不管是在年轻人中,还是在中高收入人群中,都非常普遍。但是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消费者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去关注那些购物节的价格波动,去搜索产品关键字,去比较线上与线下的价格差异。
有人说,找“平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也诞生了一些诸如“省流版”的导购笔记火爆,和对平台复杂多变的促销及频繁发起的购物节的大面积吐槽,和对EDLP(天天低价)这样绝对低价的渠道的偏好。
在寻找平替、探索“省钱秘籍”甚至是踩雷的过程中,年轻人不再仅仅被动接受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而是主动参与到消费决策的“优化”中,每个人都在找寻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真正实现省钱与品质的和谐共存。
所以,当年轻人逐渐成长为理性的策略型消费者时,他们已开始用“平替”思维,改造具体的消费决策。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