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
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自动售货机也要手机号?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得到保护

2024-10-30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便捷的消费方式,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近日上海高校一团队对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卖机进行的实地测试却发现,仅有5台未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另外40台自动售货机中,多数需要绑定手机号码,有的还需要同时关注公众号并绑定微信号,甚至有的还存在诱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情况。这一新闻迅速引起了舆论关注,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

来源/知乎“段师傅”

  消费者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无奈

  该团队还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74.04%的在校学生曾使用过自动售卖机。在面对“必须关注公众号或绑定手机号或刷脸,才能消费”的情况时,85.5%的人选择了接受。这一高比例接受度的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在面对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时的无奈和妥协。

  调研中,大学生们给出了他们选择接受的原因:43.16%的人认为该要求合理;44.56%的人虽然觉得不合理,但认为无关紧要;42.69%的人则表示,虽然拿不准,但看到其他人都如此操作,自己也就照做了。只有极少数人(51人)表示会向客服反映情况或依法举报。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存在一定的感知和担忧,但真正采取维权行动的人却寥寥无几。

  收集个人信息 合理还是过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

  然而,自动售货机服务作为扫码付款、钱货两清的正常交易服务,却要求消费者额外绑定手机号码或微信、关注公众号才能享受正常服务,这一行为很难说是正当且必要的。

  在上述调查中,仍有少数自动售货机做到了不收集个人信息,这证明了收集个人信息并非自动售货机的必选项。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额外的要求增加了他们所承担的义务和风险。企业如何保存和使用这些信息,信息是否存在泄露风险,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未知数。因此,这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不安和担忧。

  科技向善 法律需遵守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消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不少经营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消费者的信息,以便开展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经营策略,获得市场优势。然而,也有部分不法经营者滥用、贩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牟取利益。

  今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再次强调,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也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者收集处理消费者信息时更应以审慎的态度,顺应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期待,遵守法律法规中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等规定,推动科技服务于人向善向好。

  现象不止于自动售货机

  实际上,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自动售货机。在餐饮店、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线上支付操作烦琐,需要关注公众号或下载App才能下单付款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有专家认为,在就餐场景中,顾客的姓名、性别、社交账号、电话号码等都是与就餐没有直接关联的个人信息。商家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知道桌号、就餐人数和菜品数量就可以提供餐饮服务。若经营者在设置扫码点餐、下载App等环节中,获取的个人信息超出上述规定的合理范围时,就会涉嫌过度获取消费者信息。

  类似通过强行要求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绑定手机号、微信号、关注公众号以及引导开通人脸识别等功能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意愿,应当立即停止。

  个人信息保护需多方共治

  面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消费者也要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要能够认识到商家哪些行为属于不合理的扫码要求以及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和信息侵权的风险。面对部分商家强制扫码关注、下载App等不合理要求,消费者要及时拒绝,并可以选择更换消费场合或者通过合法途径投诉举报。

  同时,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整治也有赖于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除了企业自省和消费者监督外,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出手,依法纠正当前有关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动售卖机等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个人信息安全。

\

  自动售货机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尊重。只有企业、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和谐、可信赖的消费环境。

扫码投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2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