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印发《四川省餐饮业新冠肺炎分区分级防控技术方案》,指导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做好新冠肺炎分区分级防控工作。
《技术方案》指出——
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但限制集体性聚餐、承办宴席(含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严格落实通风、清洁消毒、人员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
中风险地区:有序开放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堂食服务,禁止集体性聚餐、承办宴席(含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适当降低同时段内餐位密度,提倡电话订餐、网络订餐,鼓励提供线上供餐和无接触配送等服务。
高风险地区:暂停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营业。
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开工复工前,需准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建立每日健康监测制度,每天上下班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等。停业后首次恢复营业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需对营业场所、设备设施、餐饮餐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
加工制作方面,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煮熟煮透,加工制作存放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半成品、成品应采用保鲜膜覆盖或密闭容器等方法贮存。厨房要透明,采取隔断厨房、玻璃厨房、视频厨房等形式,打造“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公开食品加工、备餐、餐厨废弃物处理等关键环节。
网络餐饮服务方面,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自配送连锁餐饮服务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入网审查管理;委托配送的,应负责督促配送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严格落实送餐人员每日健康监测制度,体温≥37.3℃,应安排离岗观察休息。有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送餐人员严禁上岗,并及时联系到医疗机构就诊。送餐人员应规范佩戴口罩、手套,并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
用餐规范方面,消费者进入经营场所前应测量体温,体温≥37.3°C或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不得进入餐饮场所。在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应制定用餐人员可追溯制度,每桌登记至少1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有效联系方式,并记录用餐时段和人数,严禁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提倡采用小锅分餐、自助餐,提倡内部食堂分散就餐和错峰就餐、回办公室就餐或回家就餐,提倡使用公筷,鼓励员工自带餐食和餐具。提倡电话订餐、网络订餐、限时用餐,禁止门店扎堆聚集候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