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确诊病例“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所有疫点“清零”,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抗击疫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经济欠发达,医疗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是如何做到疫病“清零”目标的?一方面青海人口少、集聚性强,但对外流动量小,疫情蔓延趋势较轻;另一方面与青海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施治离不开。
疫情之初,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就以极强的政治敏锐性迅速行动、果断出击,严厉查处了一系列价格违法案件,及时稳控了防护用品物价。但这远远不够,随着疫情不断扩散蔓延,口罩、酒精、消毒液都成了稀缺品,购买不到,缺货;调配不上,缺货;运输不来,缺货;青海该怎么办?
青海第一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诞生”。青海中道共赢医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仅用半天时间就领取了营业执照,填补了青海没有防护口罩生产企业的空白。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开启“绿色通道”,按照“简化环节,不减标准”的原则,全程网上办,成立技术指导组,采取“一对一”技术服务,实行产品注册与生产许可并联审批,全力保障企业“火线”投产运行。目前,青海已有3家医用家口罩生产企业投产运行。
多家化工企业转产抗“疫”。青海省市场监管局特事特办,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指派专家审查组赶赴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审查,认定企业具备生产次氯酸钠产品的能力,当天为企业发放次氯酸钠产品临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许可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生产,保障消杀防护的原料供应,严格要求企业加强质量管控,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青海3家化工企业生产量在保障省内用量的同时向湖北捐赠60吨1:300比例次氯酸钠消毒原液。
多措并举及时稳控物价。疫情之初,在防控形势不明朗、防控措施未明确,缺乏防控依据、监管工作无所适从之时,以极强的政治敏锐感,针对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价格上扬波动的情况,召开价格提醒告诫会,签订《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书》,按照“两非”“三从”要求(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从速、从严、从重),对疫情期间各种发国难财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查狠打、顶格处罚。查处了青海心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康鼎大药房高价出售3M9001型号口罩案、海湖新区大润发超市高价销售蔬菜案等典型案件,形成了强烈震慑,迅速稳住了物价。
六项举措保障登记注册工作。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途径,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实行“非必要、不窗口”原则,对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提交登记申请的,主动电话联系委托代理人,坚决杜绝多次回退或驳回登记申请的现象;对到实体窗口咨询和提交登记申请的,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一次性解答办事群众的疑难问题,实行一次性办结、当场办结。针对疫情防控,主动发布温馨提示,建议企业和群众登录门户网站(http://scjgj.qinghai.gov.cn)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也可将全部申请材料邮寄至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企业登记机关办理,再通过国家电子营业执照APP、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领取并使用电子营业执照。
六条措施保障信用监管工作。拓展“零见面”审批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并向社会公示办理事项、申请材料指南等;拓宽业务办理渠道,公布业务办理电话、收件地址、电子邮箱等,积极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线上办理;提高审核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予以受理和审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次性告知补正。开通业务预约办理通道,提供分时段办理服务;开通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对涉疫防控企业,采取容缺受理方式,实行即时受理、即时审查;严厉惩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失信企业。
始终保持12315投诉举报热线畅通。针对疫情形势,及时调整12315热线从节日值班状态转为应急处置状态。通过电话、传真、QQ、微信等方式及时下派转办案件,坚持双向派单,双向督办,减少流转时间,切实提高效率。对大量反映餐饮行业押金退还问题,要求餐饮行业春节期间订餐押金无条件退还。严禁“以调代查”“以调代罚”现象,切实提高“诉转案”的查办力度,争取当天投诉、当天派发、当天办理、及时回复,缓解消费矛盾,坚定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凡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的违法行为坚决从快从重从严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充分发挥通报曝光震慑作用。注重发挥正向引导和反向警示两个作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处置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通知》,对冲在一线、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通报表扬,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的干部严肃问责。日前,处理了一起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违纪行为,给予3名涉事干部行政撤职处分,2人调离执法岗位,并在全局通报曝光,发挥震慑效应。
越是在疫情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越不能有半点麻痹大意,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为战“疫”增添战斗力,为开复工跑出“青海速度”,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
一是省市场监管局安排专人对承担疫情防护用品生产的两家企业(大通北川工业园区生产次氯酸纳消毒剂的万福康药业有限公司和甘河工业园区生产75%单方乙醇消毒液的鸿基新醇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了保障性服务,解决了企业锅炉未检、安全附件未校验等问题;二是依托技术优势,省特种设备检验所对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117台特种设备进行了技术保障性检验,检验中发现安全隐患45处,针对检验发现隐患,提出建议39条。同时开展学前各学校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对青海师范大学、湟川中学等12所学校的锅炉进行了学前“体检”;三是联合省应急厅对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青海西矿同鑫化工有限公司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专项检查,对未办理管道注册的企业要求立即办理,同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对重点特种设备、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四是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期间特种设备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市场监管今冬明春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要求,突出对各重点场所和重点特种设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