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2012年,北京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网上商店有55家,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的1.9%;拥有从业人员2.6万人。网店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5.8%提高至2012年的40%,其中化妆品电商的增长尤其迅猛,如相宜本草仅电商一年就有近2亿回款,聚美优品等美妆电商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创造了近10亿销售额。作为新型的消费平台,化妆品电商对消费者和对整个美妆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妆品市场又是国内少数几个高利润行业,平均利润在25%到30%之间,一些高端品牌的利润更高。做化妆品B2C,无疑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降低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另外,化妆品电商平台拥有更加安全灵活的支付方式,无需网银,无额度限制,无需支付宝帐号也可使用, 顾客可以更轻松在线进行交易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据美国着名增长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13年所做的《中国化妆品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显示化妆品网购市场的销售额有望突破617亿元。
在迅速发展的化妆品电子商务行业背后,以价格战、舆论战等为代表的恶性竞争却愈演愈烈。今年7月10号电商行业因造谣诽谤被追究刑事责任第一案宣判,因曾经炮制聚美优品假货风波而被追刑责的“姑苏毛十七”(网名)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罚金1万元。在“姑苏毛十七”捏造聚美优品卖假货网贴之后,聚美优品经历了长达一年之久的不公正报道,企业商誉受到严重损害。在调查核实之后,因在网络上制造“聚美90%是假货”谣言的江苏省苏州市网民“姑苏毛十七”(网名)向法庭承认:“这一谣言纯属他个人无端捏造,没有任何事实根据,他为这一谣言对聚美优品造成的巨大伤害公开道歉”。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毛十七事件的发生,绝不仅仅是诽谤和简单的捏造歪曲事实,背后是否存在操纵的黑手?已经很难浮出水面。从这次的事件,聚美优品深刻意识到假货给整个美妆线上平台带来的是致命的威胁。在市场快速膨胀的过程中滋生了重重乱象,尤其是化妆品“高仿”、“山寨”、“水货”充斥了整个化妆品市场,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对美妆电商和线下销售平台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2013年7月,50余名工商与“雅诗兰黛”、“美即”等化妆品牌的市场打假人员一道,赴前进一路温州城、汉正街利商市场打假,6600余件假冒化妆品现形。2013年6月,上海警方打掉一个在淘宝集市制售300多种假冒化妆品的“五皇冠”店铺,其制假售假时间长达3年,月均非法获利近30万元。
假货、山寨、高仿或过期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线下实体店早已泛滥。由于化妆品电商起步较晚,线下实体店依然是化妆品行业销售的主体,占化妆品全部零售额的三分之二。爆出的化妆品假货案例使网购化妆品这种新兴的消费新形式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化妆品假货不仅侵袭到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传统的实体店假货也同样不能幸免。2007年03月,深圳市食药监局龙岗分局联合市食药监局稽查大队、龙岗区公安部门及城管部门等单位,分成7个小组对已进行过多次暗访摸底的布吉新乐化妆品市场进行全面查处,布吉新乐化妆品批发市场7家商店被查处,12箱冒牌、走私化妆品被暂扣。
面对化妆品行业的乱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2010年制定了《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审查要点》,希望统一化妆品形式审查标准,对行业进行有力的约束。另外,国家也早在2007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监督,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文件制定了《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政府给化妆品行业的定的行政规范有着很好的初衷,希望通过完善法律标准和加强立法保护去推动了各大品牌向规范化的靠近。然而,规范的确立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化妆品市场的乱象。很多化妆品品牌在打假上并不积极,消极的举动来源于打假对企业品牌的影响,还有打假对客户流失的和市场份额的下滑的担心。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仅靠依靠电商平台、工商部门的或个别企业的力量去打假是远远不够的。
从长远来看,中国化妆品网购市场要从根本上杜绝假货,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还需要革命性的解决办法让化妆品网购行业的从业者和品牌企业之间的互相协作,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