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奇:经济的“春耕”亦需早日“播种”

2020-03-05    中国经济时报        

  “刚开始的几天感觉很好,不用上班,而且休息得心安理得,感觉睡觉就是做贡献,但是,最近感觉十分无聊,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好多工地都没有开工,只能在家呆着,没有工资收入,心里有点慌。”记者的一位农民工朋友如是说道。

  防疫与复工“两手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还在持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重中之重。要认识到,返程务工者们需要收入,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他们尽快回到岗位。对于中国多达1.73亿的外出务工人群而言,复工之路并不轻松。由于中国各地疫情程度不同,不少地区仍处于封锁状态,再加之各地对返程人员的政策与执行方式各异,让不少务工者发现自己难以如期到岗。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为了防止疫情防控功亏一篑,很多地方都采取“宁严勿松”的策略,对复工采取了一些诸如“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软”等过激的现象。特别是,对于诸多小微企业而言,多拖一天很可能都是最后一天。

  “确保企业安全、及时、有序复工也是疫情大考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复工或正在走复工流程,企业全面复工只是时间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1数据新闻实验室根据各地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5日,各地复工率(以当地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计,下同)逐步提高,其中,浙江超90%,江西、山东、江苏、辽宁、广东等地已超80%,福建、上海、贵州复工率超过70%,各地复工复产相继按下快进键。

  “防疫与复工存在客观矛盾,但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为独立的两件事。防疫与复工都是抗疫的重要内容,为了防疫而抵触复工,或为了复工而延误防疫,都将影响‘大考’的得分。只有两者同时取得好的效果,政府才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周健奇表示。

  中国企业联合会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进行定向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月20日12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08%。在已复工复产企业中,员工到岗率平均66.17%,成员企业开工率平均75.24%,产能利用率平均58.98%。国有企业复工复产状况总体好于民营企业。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与连续生产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复工复产率较低。与劳动力富余的省份相比,劳动力输入大省的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复工复产率较低。

  “三个做好”

  据周健奇介绍,自疫情暴发以来,她非常关注各地方政府的做法,并将其总结为三类,分别是积极促进复工、主观支持复工、严格防止复工。由此,也就形成了三类事实:有的地方为了促进复工出台了引导性政策和非常接地气的举措,例如:政府联合企业与交通体系合作用飞机、火车、大巴车接载员工复工;有的地方虽然支持复工,但也害怕疫情,所以设置了一系列的复工流程,需要企业加盖若干个公章;还有的地方认为防控最要紧,不主张、不支持企业复工,甚至严密防止企业复工。

  “目前,一些地方的复工率已超过90%。虽然出现了个别的因复工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但绝大多数复工仍然是安全的。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和员工具有很好的防护意识。针对每起复工引起的疫情,相关部门也都进行了及时而客观的总结,并通过媒体发布警示。这对其他地方和企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周健奇进一步说道。

  关于如何平衡防疫与复工,在周健奇看来,需要“三个做好”。

  第一,做好思想统一。当前,疫情依然不可轻视,而且要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我国疫情的发展趋势,距离全面复工已越来越近。因此,首先要明确思路,即复工是必然的,复工后的疫情是可控的,而且必须严密防控。疫情较轻的地区,可以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根据行业风险等级,结合市场需求状况,逐级推进全面复工。

  第二,做好精细管理。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工厂复工后,有几千名员工到岗,采取了非常精细的防控管理,甚至可以称之为“准军事化管理”。而之前,一篇关于日本企业复工的管理方式的文章也拥有较高的转发率。而那些出现复工疫情的案例都可以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因此,复工的企业防疫管理精细化十分必要。

  第三,做好媒体监督。疫情中,媒体打开了一扇反映各地疫情防控的冷暖之窗。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对于政府纠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工过程中,媒体的监督必不可少,

  一是及时曝光问题,二是及时传播经验。

  “中国经验”

  经济的“春耕”亦需早日“播种”。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中国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政府在行动,一系列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的实施,打通了人流、物流堵点,放开了货运物流限制。企业在行动,包机、包高铁迎接务工人员返岗等创造性做法此起彼伏。

  “复工是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国家的需要。而复工后的企业需要什么,企业和员工最清楚。现阶段,政府可以针对企业复工问题,启动新一轮的问卷调查,掌握市场的真实所需。接下来的复工政策,包括经济恢复政策,都能以此为重要参考。”周健奇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复工复产推迟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短期困难,国家宏观政策已经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稳金融政策如同“及时雨”,财政部联合多部门首次实施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政策捆绑发力,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有望降至1.6%以下。各地援企稳岗政策相继出台,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稳就业政策也送上“定心丸”。这些政策组合拳将大大缓解企业压力,增强市场信心、稳定投资预期。

  “此次疫情实为罕见,很难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可以照搬的成功经验。我们今天的做法,正在形成以后的‘中国经验’。在实践中出思路,是这次疫情的普遍做法,很多地方也走出了较为成功的复产路子,值得借鉴。”周健奇强调说。(记者 吕红星)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0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