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观察:保健品直销企业纷纷掘金体重管理

2018-09-11 10:32:02    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申杰    点击:

  近期,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大数据表明,过去十几年时间,国人非正常体重者数量迅速上升,几乎占全国总人口一半;女性45岁后体重增速超过男性,贫困地区更为明显。

\

  由于减肥话题的持续火热,外资直销企业安利首先提出体重管理,康宝莱、如新等企业也将减肥系列产品作为主力产品。内资企业天狮、佳莱等企业紧跟步伐。

  减肥市场需求旺盛

  2016年4月,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报告就显示:现在全球成人肥胖者人数超过体重过轻者,而中国的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

  中国国家卫计委2015年6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承认,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以9000万肥胖人数超越美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则超过了1.1亿,这两项指标均是全球第一,减肥已成为我国居民最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医学专家也认为,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病,虽然不像其他病种症状来的快,但它可能慢慢会诱发诸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存在很大隐患,因此减肥瘦身控制好体重是非常有必要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超重比例已达20-30%,而大城市成年人的超重比例更高达40%,可见减肥市场潜力巨大。

  “当减肥纤体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人们的减肥需求一同明朗起来的,便是国内减肥产品行业的前景。”某直销企业高管跟记者表示。

  外资直企纷争 内资后劲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减肥市场不仅吸引了2000多家国内中小医药、食品等企业在生产经营减肥产品,同时也有不少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境外医药厂家也纷纷参与其中。目前减肥市场上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即保健食品类、茶类、药品类、外用类、仪器类。

  减肥产品市场的庞大规模与火热前景也吸引了不少直销企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直销企业生产的减肥类产品在保健食品、茶、仪器等方向都有体现,如安利纽崔莱的乐纤体重管理系列产品、康宝莱体重管理系列产品、如新TR90减肥套餐,内资企业天狮减肥茶和佳莱科技的频谱内衣、江西大地提出健康解密方案等。

  作为最早在国内实施线下体验馆战略的企业之一,安利的体验理念在公司对减重产品的宣传销售过程中处处可见。为了助力乐纤减重方案的实施,安利在体验馆内设立了操课室,让前来聚会学习的经销商有机会和场地学习健身减肥操,让大家在良好氛围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将安利的减重理念更有效地推广出去。

  与安利类似的,还有如新的TR90减肥套餐。即通过TR90套装的4款产品互相配合,再加上饮食计划和健康积极的运动,将90天视为一个循环,在体型调整的过程中减脂并促进肌肉维持,逐渐达到健康体型。

  此外,像康宝莱、嘉康利这些以减重产品为拳头产品的企业,每年都会在各地举办诸如康宝莱“5K运动嘉年华”、嘉康利全年健身万里行等线下活动,提倡广大群众亲近自然、享受运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全面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外资直销企业纷纷打起“脂肪战”,内资企业却相对较慢,“以碧生源为例,碧生源端着饭碗没能吃饱饭,源于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此前靠广告就能获得销售的套路已日渐式微,加上上市后期现金流紧张和资本运作建树寥寥,成为摆在碧生源面前最大的坎。除此之外,主力产品出现后劲不足,大约在2014年前后,减肥茶产品的销售收入开始走下坡路。”业内人士表示。

  警惕减肥“神话”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那些传统的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人个性化、多元化的瘦身需求,行业亟待进行新的变革,而“互联网+”政策的出台,恰恰为直销行业带来了发展新契机。但市场需求往往与消费者数量成正比。假减肥产品的泛滥成灾,直接反映出我国的肥胖人数正在急剧增长。

  然而提起减肥产品,不少人嗤之以鼻,“减肥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肥药都是骗人的”“副作用特别大”是他们听到后的第一反应。但巧的是,当这部分人真正开始减肥后,饮食控制与保持运动总会遇到意志力薄弱的阶段,他们的心理防线一步步崩溃,直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减肥产品。

  今年8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了"7色瘦、天凤降脂胶囊、福莱健牌褪黑素软胶囊、金葵花牌脂平喜胶囊、纤纤减肥胶囊"等21种假冒保健食品,其中多为瘦身减肥产品。据悉,此批次假冒保健食品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时发现的,并同时检出其化学药物成分。

  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保健品的规定,宣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一律归为“保健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第3.6条规定,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专家表示,由于比药品审批容易、门槛低、利润空间大,保健品市场一直是琳琅满目。保健品作为辅助食品,千万不能当作药吃,过度服用更是弊大于利。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