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据媒体报道,西安王女士的父母迷上“健康讲座”,仅两天时间就花费数千元购买了功能不明的保健品。一番劝阻无果,西安市民王女士将“健康讲座”举报到了工商部门。而在查处现场,听讲座的老人竟纷纷指责工商执法人员“多管闲事”。
原本是要保护老年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执法之举,为何会如此不受老年人待见?
放眼现实生活,不知始于何时,一项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讲座”几乎一夜之间便遍布了各个小区和大街小巷。同出一辙的免费讲座、免费发送礼品,从此便深深吸引了为数不少的老年人乐此不疲、欣然往之。然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满满之后,最终成就的则是诸多老年人“深信不疑”、心甘情愿,高价购买品类繁多的各种“保健品”之窘状。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难道真的是“疗效显著”,抑或是用了都说好?
这些所谓的健康讲座,无非千篇一律播放或讲解一些老年保健常识、老年病防治和激情互动,同时辅之以免费的器械试用和工作人员万般温馨的关爱服务,其中最吸引人者,就是向到场老年人免费赠送诸如鸡蛋、米面、食油、雨伞、收音机等各式各样的实用礼品。
乍看起来,如此这般的免费讲座还真有些高大上。老年人不但可以品味尊享有如上帝一般的服务,更有工作人员奉献浓郁的亲情关爱,有些甚至还会享受免费安排的集体组团旅游……这么多的便宜,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年人来讲,的确是种不享白不享的诱惑。
但是,天下真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吗?貌似阅人无数的老年人,想必早已练就了百毒不侵的“金刚之身”,可是谁也不曾想到,温情和“大方”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温水煮青蛙”之“局”。那些并不值钱的免费礼品已然满足了您白捡便宜的“小贪婪”,是为吊住胃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小嘴甜蜜直接叫得您飘飘欲仙,是为亲情迷惑;刚刚还在幸福中沉醉呢,这边厢又一声深情直白:好好关爱您自己的身体吧,我们可以提供神奇疗效的“仙方”,是为“一切之根本”。
前有健康讲座的铺垫,中有免费礼品的分享,后面是比子女们还多得多的亲情表达的健康“关爱”,如此严密的连环套路招数之后,悉数登场当然就是功能独到的保健器材或者“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了。
剧情至始,留给老年人的自然就是防不胜防。我们是该谴责老年人喜欢占些小便宜的“贪婪”,还是责怪他们毫无判断力的“无知”?说实话,换着年轻的你我,面对如此精妙的连环套路,未必不会“当局者迷”。
深谙社会心理的骗子们,精准地把握了老年人的健康焦虑与精神诉求。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养生意识不断提高;神奇的保健品,迎合了老年人的健康焦虑;为了赢得老人们的信任,骗子们往往用拟亲化称呼来拉近距离感与隔阂感,用看似贴心、细腻、温暖的言行来打动老人们,从而让老人们放松警惕,最终“人财两空”。
人性的弱点,总是昭然若揭。殊不知,正是老年人的善良,老年人的喜好面子,老年人自恃不会吃亏上当的自以为是和老年人源于亲情缺失而衍生的寂寞和孤独不能有效排解,才使得无良商家的忽悠和欺诈无孔不入、屡试不爽;而潜心设计的请君入瓮妙计,看似简单的背后,谁说不是精美绝伦?
又有谁真正知道,那些对“保健品”的情有独钟、执迷不悟,难道不是老年人难得糊涂的精神“毒瘾”寄托?为人子女,我们该不该反思给予父母亲情陪伴的缺失?我们有没有真正用心顾及年迈的父母们亲情失落的怅然若失感觉?
其实,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年轻人未必懂;如果亲人们采取简单、生硬的方式与老人们沟通,就更难以说服他们,难以让他们在心底真正地认同。“以老劝老”能够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用同龄人的话语、经历、感受与体悟去打动他们;和老人们同频共振,找到他们热衷购买保健品的心理成因,能更好“对症下药”。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对老人们过于热情、过于暖心的年轻人,通常都盯着他们的“钱袋子”。面对“保健品骗局”,指望沉迷其中的老人们“自我救赎”显然很困难;“以老劝老”通过朋辈群体的力量,让一些老人既认清了保健品的“有限作用”,也认清了“伪装者”的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未在此山中。愿天下子女,能够心中常思双亲,常回家看看,因为于父母来说,即便只是空手的陪伴,也会是幸福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望守土有责的职能监管部门,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主动作为,用责任和担当对专事老年人的“保健品”欺诈严防死守、防患于未然。(本文来自红网,部分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