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网媒揭露化妆品行业七宗罪 雅芳被点名

2013-07-10 13:45:44    中国质量万里行    陈鹏    点击:

   化妆品行业的负面消息从来不绝于耳。仅7月以来,日本著名化妆品公司佳丽宝(kanebo)制造出售的美白化妆水造成消费者“皮肤出现白斑”。而德国媒体也曝光妮维雅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

  \

 

  事实上,化妆品真的具有宣传中的那么多功效吗?化妆品企业是否真的具备责任心?他们是怎么想方设法把女人口袋中的钱装到自己空袋中的?以下盘点化妆品行业的“七宗罪”。

  1、暴利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 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 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

  化妆品行业的毛利率水平通常普遍较高,一般在30%到60%。比如欧莱雅集团201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高达71%。

  2、夸大功效,误导消费

  关于化妆品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的各类报道屡见报端。最近,德国电视1台品牌测试栏目测试了妮维雅防晒霜。防晒霜在包装上写明可以很好地防护UVA和UVB。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测试表明,它的防晒效果不及廉价产品。

  而此前,英国广告标准局也因后期制作时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的原因,禁播了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和兰蔻两部平面广告。无独有偶,美国广告管理委员会也对宝洁发出过类似禁令,因其在一款睫毛膏广告中使用Photoshop处理,令模特的睫毛比真实的更细,尽管在广告中已注明图片效果是夸张的。而在此之前,宝洁旗下品牌玉兰油的两款化妆品也因强调产品具有“特效”与“淡斑”功能,涉嫌虚假宣传,遭到消费者投诉

  3、铅、汞、细菌等含量超标

  一直以来,铅、汞、砷等重金属超标是美白化妆品中的大问题。在现实中,消费者有时很难举证,因为需要到专业的机构检测。

  虽有日化企业因此而导致销量一落千丈,企业声誉遭遇重创,但该类事件仍时有发生。2006年,SK-Ⅱ品牌遭遇下架和退货的风波就是如此。当时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这两种违禁物可能引起湿疹等问题,让SK-Ⅱ品牌在中国建立起的高端化妆品形象因此毁于一旦。

  而2010年的“霸王洗发水致癌”风波,虽然国家药监局最后给予正名,但“二恶烷”致癌门还是使霸王的“天然中草药”金字招牌受到了影响。

  如果说重金属超标是不法厂商有意为之,那么细菌总数超标就是生产流程监控不力了,但二者同样危害人体健康。

  东洋之花、韩国韩束、大长今、同仁堂化妆品都曾被爆出过此类问题。

  4、美容变毁容

  有时候,皮肤测试似乎并不能保证化妆品的质量。据日本共同社7月4日报道,日本著名化妆品公司佳丽宝(kanebo)将收回54种产品。据悉,这是因为该公司及子公司制造出售的美白化妆水造成消费者“皮肤出现白斑”。现在约有25万人使用,约45万个家庭持有此类化妆水。

  被召回的产品为“馥兰皙儿”品牌的“White Deep”系列产品等。这些产品都添加了佳丽宝开发的药妆美白成分“Rododenoru(4HPB)”,从2008年开始出售。佳丽宝称今年5月收到了皮肤科医生的报告,报告中显示有消费者使用此类产品受到伤害。

  5、含有激素等违禁成分

  陷入护肤品激素陷阱的大有人在。自2009年SKⅡ事件之后,每年都会有各知名品牌陷入“激素门”。某知名原料公司总经理张先称此为“见怪不怪”。十年从业生涯,作为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他所接触的企业中,极个别的厂家追求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大部分还是首先追求效果。

  据悉,目前很多丰胸、减肥产品80%都用到激素、抗生素等药用原料。“可怕的是,近年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企业中愈演愈烈,五年前,很多企业不懂药理上可用而其它行业禁用的某些原料的用途,现在大部分企业都知道抗敏、杀菌、袪斑、袪痘、美白等功效用什么配方。

  欧莱雅、玉兰油、欧泊莱、婵真、雅芳等品牌都被曝光过激素问题。

  6、双重标准 拒绝召回

  2009年,强生婴儿洗头水被查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二恶烷及可释出甲醛的成分Quaternium-15。

  此后,在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和英国等市场标准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强生已调整了洗头水配方,而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强生继续其原配方。在中国市场,则更是粗暴地“拒绝召回。”更有甚者,自2009年9月以来,强生产品召回的次数已高达22次,但竟然都与中国无关,在这些召回的产品中,婴幼儿用品占了很大比例。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6年中,强生的婴幼儿用品分别三次被爆“含毒”的消息。

  7、偷偷减量 变相加价

  每一年,都会有一些品牌化妆品更换包装后,以提档升级为由缩小含量变相涨价。

  德国电视1台品牌测试栏目指出,妮维雅的一款面霜,其包装比产品大出30%以上,而且包装上图片也利用角度突出其“量大”。

  有业内人士支出,跨国化妆品企业“赤裸裸”的直接涨价方式,一般平均每年一次左右。方式之一就是换包装,其中包括“做减法”的变换包装规格;另一种是“做加法”的换包装,加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材料和元素使产品升级换代,增加售价。另一种变相涨价的方式是对经销商促销力度的变化。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