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食品安全谣言止于消费者信任

2018-02-28 13:53:24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首席记者 刘回春    点击: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相关部门也在加强打击谣言制造者的力度。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造谣者虽屡屡被抓,但网络谣言对企业的伤害并未停止。

  两个协会多家电视台发声辟谣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痛批网络造谣行为。

  1月13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网络谣言抹黑中国乳业的行为发布声明,为维护中国乳业的良好形象,对此不良行为,中国乳协将坚决予以谴责,并支持企业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为;同时,希望广大消费者不信谣、不传谣;也希望有关部门依法惩处造谣者,净化中国乳业的市场环境,为行业营造良性竞争的发展环境。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声明指出,经查,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公布的乳制品质量不合格的名单中,从未有蒙牛纯牛奶被查出黄曲霉菌超标的信息。视频所称纯属谣言。不明原委的消费者误以为中国知名乳企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从而极易联想到中国乳业出了问题。事实上,早在2016年就有不法分子炮制此谣言散布于网上。蒙食品安全谣言止于消费者信任牛公司已通过司法程序,严惩肇事者。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依法(于2017年9月18日,判决书文号(2017)内0123刑初83号)判决谣言视频炮制者有期徒刑10个月,判没收作案工具。事实已大白于天下。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力挺蒙牛:蒙牛乳业是国际知名乳企,多年来,该企业在狠抓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质优味美的产品。

  为维护蒙牛声誉,维护中国乳业的良好形象,对此不良行为,我协会坚决予以谴责,并支持企业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为。

  随后,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浙江电视台等各大新闻电视新闻栏目辟谣,报道了这一谣言传播事件,揭露了造谣者许某某的犯罪事实。

  谣言视频被1000余家微信号转发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依法审理查明,许某某在福建泉州注册了一家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公司,他于2016年10月从网上下载了2011年一段涉黄曲霉菌的旧新闻视频进行加工。通过遮挡日期信息、加挂微信号标识等方式,许某某对原视频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后,上传到腾讯视频。2016年10月27日、28日间,他在自己经营的5个公众号上发布该视频。仅仅10余天中,视频就被1000余家微信号转发,多篇转发稿件的阅读量达到"10万+"。该蒙牛黄曲霉菌谣言视频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使人误以为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致使蒙牛公司蒙受巨大的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认定,许某某及其公司利用互联网故意修改和发布视频,给被害方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三十一条及相关规定,判决许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判处许某某及其公司罚金共计70000元,没收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等作案工具。

  谣言不断食品安全成重灾区国康智库排列了2017年9起食品安全谣言。2月,塑料紫菜谣言;3月,馒头掺卫生纸谣言;4月,皮皮虾商贩注胶谣言;5月,塑料大米谣言、棉花肉松谣言;6月,药水杨梅吃了死人谣言、母婴用品店奶粉吃死人谣言;7月,椰果饮料会吃死人谣言;11月,猕猴桃添加防腐剂三个月不烂谣言。

  这些谣言无一不是通过网络传播后,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2017年2月,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有人称几个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

  “全国60%~70%的紫菜产自福建,2016年产值逾百亿元。”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人士介绍说,受“塑料紫菜”谣言事件影响,给福建省紫菜产业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

  “塑料紫菜”一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就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

  “网传紫菜塑料视频谣言不可信。

  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虚假新闻要严厉打击,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按照2013年9月公布的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即可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尽管这个规定被称作史上对网络传播最严厉规定,但尽管严厉却还是不能完全制止网络谣言传播。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援引有关机构监测数据表示,仅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5日一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33则传播广泛的食品类谣言。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而在谣言主体方面,最常见的则分别是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抵制网络食品安全谣言要重拳出击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曾表示,治理食品谣言一定要下重拳,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强强联合击碎谣言,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组织辟谣,落实媒体抵制谣言的主体责任,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通知》要求,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谣言明确指向具体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责成相关企业发声澄清。新闻媒体、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涉食品安全新闻的内容和导向管理,积极营造抵制食品谣言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如何治理食品谣言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食品谣言治理逐渐显现预防先行、精准拦截、联合打击等特点。下一阶段,应严格落实各方,尤其是企业和媒体的主体责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作用,建立更加畅通的多方联动机制,打好食品谣言治理攻坚战。

  谣言止于消费者信任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已成惊弓之鸟。只要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马上就会触动消费者那根敏感的神经,用当前“后真相时代”的理论说,就是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

  只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使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少发生;生产企业诚信经营、生产安全合格产品;出现问题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第一时间向消费者发布真相,重塑消费者信任、换回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不相信谣言、自觉抵制谣言,网络谣言自然无传播土壤。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这个智者不仅指聪明,更是一种自信。

  因此,要使消费者自觉抵制食品安全方面的网络谣言,就必须先让消费者成为企业和品牌的信任者。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8 中国质量万里行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