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11月25日讯】今年以来,僵尸企业成了一个热门词汇。随着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政策,僵尸企业的清理成为当务之急。直销行业同样存在一批僵尸企业,这些僵尸直企看似无害,实则会影响行业活力、拉低行业竞争力。那么,这些僵尸直企从哪里来,又将去往哪里呢?
直销行业的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据第一直销网了解,直销行业的僵尸企业与传统行业的略有不同。具体来讲,直销行业的僵尸企业是指那些获得直销牌照,却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开展或已经停止直销业务的企业。有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虽然开展直销业务但是每年业绩太低的直企也应该算作僵尸企业,比如年业绩低于500万的直企。
简单来说,僵尸直企的直销业务形式还存在,但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名存实亡。
那么这些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僵尸直企为什么活不起?
僵尸企业就像锈掉的齿轮,无法顺畅地转动。而让齿轮生锈的原因有很多。
实力不足
第一直销网认为,要想运作好直销业务,不仅需要善于直销市场运作的专业人才,还要有能够成为企业造血机制的好产品,此外,可持续的制度、资金的周转等等都是企业维持直销业务的必要条件。
这些都是直企实力的具体体现。一些企业往往只是看到了直销企业美好的一面,在不具备直销实力,不了解直销市场运作、直销制度等的情况下就进入直销行业,即便申请到直销牌照,直销业务也很难顺利开展。
这里所指的实力并非企业规模、资产,一些在传统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企业进入直销后并不一定也能顺风顺水。比如一些国外市场做得很好的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由于缺少本土化的直销经验、人才,很容易导致直销板块成为“僵尸业务”。
总之,人才、制度、产品等都是直企的硬实力,哪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导致直销企业被列入僵尸行列。
定位不明确
据第一直销网调查,由于一部分企业同时开展传统业务和直销业务、或是从传统行业转型直销,所以在经营策略上,容易左右摇摆顾此失彼,最终成为僵尸企业。
以雅芳为例,最初以直销渠道红遍全国,后来由于政策原因转为传统零售渠道。到2006年,雅芳成为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的企业,从而向“专卖店+直销”混合模式转型。2008年,新上任的中国区领导人又推出了回归全直销模式的发展计划。好景不长,中国区总裁之位再次易,雅芳又迎来了第四次转型:回归零售。
雅芳在专卖店与直销两种销售模式之间摇摆不定,导致了双方一直进行客户、市场资源的争夺,市场上出现窜货、低价销售、网点大量关闭等严重问题。雅芳的频繁调整损害了合作伙伴的信心,频繁的开关店也给消费者传达出不好的信号。
风控能力差
据第一直销网调查,直销相较于其他的传统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从政策上来讲,直销的实际市场运作与我国现行的《直销管理条例》有很多相悖之处,导致直企在实际经营中很容易违规。这就要求企业在直销市场运作中需要承担更大的政策风险。
有的直企在运作一段时间后难以找到市场和政策的平衡,最终暂停直销业务;也有的直企完全不顾及法律法规、媒体舆论,高调、高风险地运作市场,最后也很容易导致直销事业折戟沉沙。
除了以上几点, 第一直销网内参大叔认为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会导致企业陷入僵尸困局,例如冒进直销仓促起盘、传统转型直销不成功等等。
僵尸直企为什么死不了?
僵尸直企不仅是活不起来,还有一个特征是:死不了。为啥死不了呢?
退出机制不完善
据第一直销网调查,在直销行业,除非是因为严重违规而被商务部吊销直销牌照,其它的直销企业,即便停止经营直销业务,也没有回收直销牌照一说。
《直销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不再从事直销业务后,直销牌照该如何处置,只有第三十三条规定了:直销企业不再从事直销活动的,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凭证,可以向银行取回保证金。但目前为止,并没有直销企业开过这个先例。
对于直企自身来说,除了2000万保证金,取得直销牌照后,就不需要其它定期的审批、或是缴纳其它费用,所以,直企也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一直“赖”在直销行业。
总之,中国直销行业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是僵尸直企死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别直企出租牌照谋利
虽然类似哈药这样的企业不再运作直销市场,直销牌照也没有被吊销,但毕竟没有拿直销牌照谋利。而个别僵尸直企却不一样。他们由于直销业绩不行,就试图通过“出租”直销牌照,获取大量收益。
部分直销企业进入行业后,发现直销市场并不如预期那么好运作,但是他们却用直销牌照发掘出另一条生财之道:与其他未取得直销牌照的企业进行所谓的战略合作,其实就是让未拿牌企业挂靠,收取“保护费”。
第一直销网内参大叔认为,用这种方式续命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一类型的僵尸企业不但不能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助长了违法违规行为,成为拖累直销行业增长、吞噬市场活力的“毒瘤”。
僵尸企业该何去何从?
丧失造血功能的僵尸直企,如同经济血脉中不断渗透和迸裂的“出血点”,不仅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还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这些冗员充斥、有名无实的僵尸企业,大多深陷“活不起”也“死不得”的困局。随着各行各业“去产能”力度不断加大,处理“僵尸企业”成为直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唤醒一批。
僵尸企业并非只有死路一条,对于一些有条件、有潜力的僵尸直企来说,进行转型升级,通过改变经营观念、人才输送等途径,还是有可能“老树发新芽”的。
不过“唤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主观意愿,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第一直销网内参大叔认为,要让这些僵尸直企活起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直销重拾信心,确立直销模式的企业发展方向要明确,不能因风口转向或暂时的困难而轻易改变初衷。
其次,要从产品、团队、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分析业绩不佳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梳理,该摒弃的要丢掉,积极创新,大胆面对困难。另外,也可以邀请媒体、咨询公司和市场领导人共同为企业把脉。
另外,不要盲目追求速度,直销是一份积累的事业,只有脚踏实地,认真耕耘,才能拨云见日。
淘汰一批。
对于那些直销业务经营困难,完全丧失竞争力的僵尸直业,被淘汰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这一类企业已经没有继续活下去的价值了,他们的存在只会浪费社会资源,浪费一张直销牌照。此外,还可能会有非法传销分子借用其名义开展违法传销活动。
所以,这一类僵尸直企的最好归宿是被淘汰,腾出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发展其他产业,让一些真正有实力的申牌企业进入行业,这样才能让直销行业充满活力。
无论是直企老板还是经销商都应该认识到,企业被淘汰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并不代表行业发展前景不好,或是直企的员工能力都不行。所以,对于应该被淘汰的僵尸直企,要以平常心看待,不要随意唱衰行业或个人。
吊销一批。
对于被淘汰或是想主动退出的直企,都应该让他们入土为安。所谓入土为安,就是解决“退出难”问题。
第一直销网在此呼吁,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直销行业的退出机制,直销企业可以主动申请退出,同时,在一定年限内没有开展并且短期内也不打算开展直销业务的企业,应该主动或被动回收其直销牌照,并且将其在直销企业列表中除名,以免不法分子借用其名号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而对于那些自身已经停止直销业务,却将直销牌照非法出租给其它公司的直企,应该严格予以取缔。
除此之外,对于退出流程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关于如何处理直企保证金、是否应该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公示、经销商如何处理存货等具体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
总之,僵尸直企只会拖慢整个行业的发展步伐,处在僵尸直企行业的,要么努力让自己活起来,否则就应该被淘汰。不在僵尸直企行列的,也应该居安思危,避免陷入僵尸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