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丰田表态:5202辆召回与质检总局约见无关

2011-03-15 17:24:06    权威发布        点击:

    丰田表态:5202辆召回与质检总局约见无关

    ■本报记者 郑洋

    近日来,围绕丰田召回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先是24日,丰田宣布面向北美和欧洲市场,召回239万辆雷克萨斯GS、雷克萨斯RX、RAV4、汉兰达等6个车型,不过这纸召回声明并未涉及中国市场。而按照丰田召回与中国车市间的互动的规律——“丰田召回遗忘中国——车主与舆论群起而动口诛笔伐——丰田缄默不语”,这次将中国再次置于召回免疫区的丰田公司,将自己又一次推向了质疑的漩涡中。

    24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由于丰田在2011年1月开始进行的全球范围内170万辆汽车召回并未涉及中国市场,质检总局已两次约见丰田中国的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就所称在中国大陆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或配件,做出完整的解释,并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

    25日,丰田中国表示,由于地毯压板可能干涉油门踏板,将自2011年3月23日起在中国大陆地召回5202辆2003-2006年款雷克萨斯RX300/350汽车。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表示,此次召回车型属于近日北美宣布召回的车型之一。

    相隔仅一天,丰田本来针对北美及欧洲的召回范围便将中国市场扩容在内。于是,不少观点将其乐观的解读为:“在质检总局两次约见其负责人之后,丰田公司居然为中国内地而‘新增’召回5202辆问题车,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更有车主期待着质检总局为车主出头的做法能变成一种常态。

    然而,丰田中国相关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此次5202辆的召回与质检总局的召见并无关联,而中国召回制度的构建尚有漫漫长路要走。

    与“约见”无关的“召回”

    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告诉记者,虽然北美及欧洲的召回通知与在中国市场的召回公告相隔了一天的时间差,但这与质检总局约见丰田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并无关联。因为质检总局的两次约见,谈及的都是针对丰田1月26日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70万辆车却并未涉及中国市场的事件,与最近一次的24日在北美和欧洲的召回无关。

    丰田24日发布的对北美、欧洲239万辆车的召回公告,虽然在形式上领先了中国市场一天,但丰田向各国监管部门提交召回申请的时间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丰田在中国延后一日发布的召回公告,实际上是在等候质检总局的表态,只有得到监管部门的许可后,丰田才能名正言顺的向车主发出召回通知。

    一天的间隔,相对于一次召回事件中监管部门需要处理的审批流程,本在情理之中,而质检总局24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属例行公事。可这一连串的巧合,却被旁观者误解成环环紧扣的因果关系,丰田由此被舆论扣上了“由于监管重压而被迫新增召回”的帽子。

    根据丰田中国提供的资料,此次拟在中国大陆市场召回的RX300/350,缺陷是在进行驾驶员侧地毯压板作业时,如果安装不良,有可能会造成地毯压板向加速踏板方向倾斜,并接触到踏板臂,可能造成加速踏板无法回位,存在安全上的隐患。丰田将对受缺陷影响的车辆进行召回处理,将原来的地毯压板更换为形状改良后的产品。

    中国车主白高兴了吗

    如果丰田关于“召回”与“约见”无关的解释属实,那么尚在兴头上的中国车主恐怕要泄气了,本以为监管层发威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原来只是一场“巧合”而已。中国车主真的白高兴了吗?眼下还难有定论,毕竟车主们真正兴奋的也不是一时一次的召回,而是国内的召回制度能否真的在一次次的风波中积跬步而至千里。

    应该看到的是,在质检总局针对1月26日的全球召回问责丰田后,丰田中国已在2月23日向质检总局提交了技术材料,对上一次召回为何不涉及中国市场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组织进口汽车口岸检验检疫局,核查丰田召回车型的进口情况;且要求各检验检疫机构对辖区内进口丰田汽车经销店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投诉和处理情况。一系列动作中,质检总局已经突破了自己的若干个第一次。但有待进步的是,这些行动毕竟是慢了半拍。在召回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监管部门往往在事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些情况,这也是为何当年丰田被美国国会召见之时诚惶诚恐的原因所在,因为美国人手中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车主投诉及大量的实验调查报告。而此次国内监管部门希望通过事后调查或者企业自行提供的方式获得上述资料,相比之下,给丰田带来的威慑力无疑会打个折扣。

    又是一个3.15迫近了,质量、安全甚至和谐、生命这些话题总会在这个时间段变得格外敏感。出现召回事件不一定是坏事,可是没有召回却一定不是好事。今年,站在风口浪尖的是丰田,可是丰田背后,怠于召回甚至“秘密召回”的车企恐怕还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中国车主真的白高兴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中国车主投诉无门的困窘何时能解?在于车企何日才肯担当公开投诉处理结果的义务;在于千呼万唤难出台的汽车三包制度何年才能面世?

相关新闻:

图文资讯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