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长全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并使其得到意想不到的满足,是企业质量经营的最终目的。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要构筑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的市场潜力,建立科学质量观,具备战略高度的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质量的未来,取决于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企业形象也将取决于能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自信、有自尊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强烈的战略经营意识,追求的是从市场出发的经营与时代共发展的经营,信誉和质量是市场经济的新起点。
首先,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不拘于眼前的利益,着眼于未来,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善于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找企业的发展机会,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通过企业内部革新来降低成本,创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使企业机体经常处于发展和“进化”之中。
对用户来说,关注的是产品是否有使用价值。所谓好产品,就是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对企业来说,出于社会责任,要切实加强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建立科学质量观,处理好产品先进性同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及维修保障性的关系,这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首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为顾客提供有竞争性、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调度和质保部门应成为企业“零缺陷”生产指导方针的生力军。
其次,优质产品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企业应针对用户的要求,把产品质量立足于前期开发的可靠性保证上。
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着重学习可靠性管理和可靠性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掌握数理统计及应用管理方法;普通员工则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法,了解和掌握影响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此外,失效分析是质量保证和可靠性保证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新型学科,它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失效分析工作要涉及到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设计单位和用户等多家机构。失效分析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失效分析查找产品失效的机理和原因,提出改进,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产品的失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失效,失效率高,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偶然失效,失效率低,而且稳定,近似为常数;耗损失效,进入衰老阶段。
按照应用阶段,从系统、产品、零件、材料的开发到使用的各个阶段,失效分析大致分为:事前分析,如应用于设计、开发、制造阶段的预测分析;事中分析,在制造阶段中的制造、生产设备、使用中的产品异常的预测、状态监视及维护;事后分析,通过追究制造、试验和使用等各个阶段发生的不良情况和异常情况以及失效现场分析,根据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再现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中国质量报》
杜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