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 霞)近日,上海市质协组织召开了“后危机时期的质量管理”企业座谈会。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锦江麦德龙、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介绍了2009年以来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在质量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上海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在2009年伊始就积极推行新的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绩效改进方法,他们称之为TOA(泰科电子运营优势)。他们在业务运营中运用13个工具进行改进,如单元设计、标准作业、六西格玛、防错技术、可视化管理、VOC、快速换模、质量流程控制、全面生产维护管理、价值流分析等。同时对事故率、客户投诉、准时交付率、生产率和库存周转率5个方面的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提高了管理效率。
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公司通过开展“成本节约活动”和“组织架构的再造活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为此,公司积极开展QC项目,同时推进六西格玛项目,并注重从客户角度重新审视业务流程,改善服务,提高质量。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为强化公司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短期规划,每个月回顾规划进展情况和关键业务指标的实施情况。公司通过提高过程质量,逐步减少检验检测人员。同时每年年底举办“质量月”活动,让员工将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错误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员工识别其中错误数量,让广大员工觉得质量工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
面对金融危机,上海市嘉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稳定大客户,增强内部培训,围绕产品质量抓流水线管理强化内部管理。公司通过实施精益生产、目标管理等管理手段大大缩减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积极开发新面料,开拓国内新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中国质量报》
刘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