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北辰
上世纪5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82美元/年(略低于当时的中国)。但经过50余年的飞速的发展,韩国已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
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以采取面向世界的加工工业为中心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为了实施这种战略,韩国把培养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锲而不舍地贯彻执行。
增加教育投入
韩国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上世纪50年代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1%,上世纪60年代增至8.8%,在此期间,各个年份教育经费增长率都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如196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率为15%,教育经费增长率为18.4%;上世纪90年代末期,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率已达100%、94%和80%,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韩国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设立劳动技术课程,内容包括栽种、饲养、设计、工艺操作、经济核算等。此外,还把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规定这两类毕业生同样可报考大学,后者报考其专业学科成绩与前者相同时,可优先录取。1985年韩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比例为59.3%:40.7%,到2001年这一比例为55.8%:44.2%。
培养工业人才
为了在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科学文化条件下,培养工业化所需人才,韩国制定了一个全面科学,符合本国实际又能充分利用当代国际智能环境的教育发展规划,韩国采取了“产学结合”的形式即职业学校与有关企业单位签订协议,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企业学习,使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需要协调起来,这种形式在近年来已发展成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姊妹联合体”,其优点是企业能及时为学校提供情报,学校能够根据企业需要,随时修订教学内容,着重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更为注重专业知识
2001年,韩国经济新闻社对100家最大的企业技术经营管理干部做过调查,结果表明:1945名企业技术经营管理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1671人,占85.9%;研究生57人,占2.9%;留学生97人,占4.9%;高中生为89人,占4.5%,其他学历的31人,仅占1.6%。而且在挑选干部时,韩国企业不仅重视学历,更为重视专业知识,要求干部要了解熟悉企业有关业务知识,并掌握国内外同行情况和国际上发展动向。在前述调查中,1945名干部中汉城大学毕业生就占695名,占1/3以上。
到目前为止,韩国大垄断财团所属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干部队伍中,几乎100%是由具有大学毕业或同等学历人员组成。韩国注重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使其基本上满足了经济结构转型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韩国各大企业从经理到工长,多数是经过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又经过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和磨练,已经成为企业中坚力量,在技术开发、商品生产、销售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使韩国在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有利地位。《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