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徐去检猪
——深圳检验检疫局加强供港种猪场监管工作速写
本报记者 戴群艳 通讯员 黄 欣
刚到深圳检验检疫局,就听说这里有一群当年曾令新华社记者大为惊叹的“检猪倌”。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日前,在深圳局坪山新区办事处资深“检猪倌”徐位纯的带领下,笔者来到深圳市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市种猪场,亲身体验了一次“检猪”全过程。
“净身”入猪场
汽车在山间小道儿上行驶,几声虫鸣,几分幽静。老徐说猪场周边环境好得很,卫生状况也不错,外围基本闻不到异味。忽然,路前方正中央出现的一个“水坑”引起大家的注意。
“快到啦。这个坑里面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消毒水,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疫作用。”老徐解释。果然,汽车很快来到深圳市种猪场大门外。
一下车,农牧实业公司的蒙经理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猪场的情况。这里的种猪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并率先打入香港市场,占香港种猪市场90%的份额。日均供应农牧实业公司屠宰场生猪80头,屠宰后的冷鲜肉供应香港。
“为保证质量,猪场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全进全出分阶段饲养管理模式,设有母猪单体限位栏、分娩高床、仔陪高床、污水环保处理系统等现代化养猪生产设备。”蒙经理介绍说。
“先洗澡换衣服吧。”老徐带着我们来到淋浴间,“进猪场有严格的程序,从头到脚的淋浴、换上经消毒的衣服鞋靴,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这也是防疫要求。”
淋浴间条件有些简陋,不过热水、沐浴液、洗发水样样齐备。“现在还好,温度适宜,要是到了冬天,很容易着凉。”老徐一边说,一边穿上留有消毒水味道的制服。
一切准备就绪,戴上口罩,穿上雨靴,我们全副武装地进入了猪场禁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着猪尿、粪便、饲料气息的怪味。老徐笑着说:“习惯了就好啦。这里的员工基本上都闻不到怪味了,这叫作‘久进猪圈而不闻其臭’。”
入场后,先用消毒水洗手。刚走没多远,又出现了一个“水坑”,竟然还是一个消毒池。猪的叫声还没听到,就已经过了三道“关卡”了。老徐说,这样的消毒池里面还有很多,每个消毒池里所配备的药水都不一样,而且还要定期轮换使用,这是为了防止常见的检疫性病原体,如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病毒产生耐药性。
粗略计算,一路走下来,经过的消毒池至少有15个。
抽样展“身手”
在这个养猪场,不同的区域饲养着各种不同功能、或不同生长期的猪,包括待产母猪、哺乳母猪、断奶仔猪、种用公猪、肉用猪等。不同的猪栏因功能及猪只大小的不同,设计的面积也大小不一。
当我们还在留意各栏设置特点时,老徐已开始行动了。“麻烦拿工具过来,这一栏的猪得进行取尿送检。”老徐进入猪栏内,迅速锁定目标,取尿,装瓶,贴标,动作非常熟练。
“这样的监管抽样每月不少于两次。”老徐说。
那该怎么确定对哪头猪进行采样,而且能保证采样成功?看我们有疑问,老徐说:“今天采样是比较顺利的。猪也有不愿意配合工作的时候,要是碰上了‘硬茬’,在猪圈里等半个小时也取不到尿液样本。”
监管见“心血”
看完大大小小数十个猪栏,差不多耗时一个小时。老徐说,这只是走马观花,检验检疫人员下场可没这么简单,除了看猪的生长状态、取尿样外,还要开展猪场外围的疫情排查。同时,对于免疫记录和消毒记录等台账文件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猪的疫情和药物残留具有不可预知性和突发性,这就对检验检疫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徐说,他去年赴京参加供港活猪药物残留风险监控会议后,结合自己多年的监管实践经验,对原有的一些监管模式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我们与蒙经理他们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最终确定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台账管理制度,建立了供港猪的溯源体系。”老徐说。
老徐们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前不久,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官员到深圳市种猪场考察,检查了包括《出境动物养殖企业注册证》年审记录、《供港澳活禽/畜注册饲养管理手册》记录、药品库存机领用记录、疫苗使用记录等在内的80多项文件记录,对猪场清晰准确的追溯体系及检验检疫部门严谨的监管模式表示赞许。
离开猪场前,我们再次沐浴,换回装束。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段“检猪倌”的体验过程。对于老徐们,却不是走马观花,检验监管技术含量原来就体现在日常繁杂琐碎的工作中。
老徐们的辛劳付出在“供港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的肯定中得到了回报。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