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锦龙
进入8月,企业又将有一批批新员工进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新的生力军。为了保证新员工的健康成长,企业在每个员工正式上岗前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入厂教育。但笔者也发现,有的企业入厂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偏重于安全教育,影响了新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归属感,造成不少员工入职不久就炒企业的“鱿鱼”。
新员工刚走向工作岗位,对企业环境有一个认知适应的过程。笔者认为,新员工入厂教育要适合新员工特别是90后青工的特点,在强化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开展传统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上,使新员工尽早融入企业。
要搞好企业文化培训,对员工进行价值观引导和道德重塑。企业文化培训不仅是新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成为岗前培训的重头戏。要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新员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亲近企业、融入企业。通过宣讲企业文化、愿景目标,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企业是职工与之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的观念。
要搞好传统教育,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组织新员工参观传统教育基地、荣誉展室,召开新员工见面座谈会,安排新员工与企业领导、模范人物座谈交流,带领新员工参观企业生产作业场所、荣誉展览室等,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增强新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树立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作贡献的信念,形成立足岗位实现理想抱负的心理认同,增加亲切感和归属感。
要强化劳动纪律培训,提高新员工的约束执行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向新员工宣贯人事管理、薪酬、保险、福利等相关制度的同时,注重强调劳动纪律和相关的企业生产规章制度,明确相关的权利与义务,建立规范的劳动秩序和和谐的劳动关系,强化新员工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的行为约束力和工作任务执行力,使遵章守纪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安心工作、忠于职守,坚决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树立文明、高效的企业形象。
教育方式方法上求新求活,提高实效性。教育形式不能仅局限于“台上讲,台下听”。可以通过组织新员工到施工生产现场实地观摩等,使员工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了解企业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历程。还可以组织新员工进行“拓展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入厂教育可以采取互动方式,让新员工面对面与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以此达到“交换看法、相互了解”的目的。还可以在内部网站开通“新员工热线”,及时为新员工解惑释疑,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总之,新员工的入厂教育要充分满足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尽快让新员工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来,让员工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发自内心地爱企业,让他们及早适应企业的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成功迈出职业发展第一步。《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