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增海
作用一:指明方向,产生凝聚力。
笔者在进行培训的时候,经常会问管理者一个问题:“各位管理者打算如何在3年之内改善企业的各项工作,3年后企业要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根据他们的回答笔者进行了统计,把答案分成3类:第一类是能做出明确的回答;第二类是有这样想过,但很模糊;第三类是公司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第三类超过了50%。有很多企业给管理者的销售压力很大,造成了管理者心目中只有销售,就是完成每个月的目标,这就会出现为了突出业绩而使目光变得越来越短浅,只是为了完成销售而工作,不考虑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最后造成销售业绩不断下降,竞争力越来越弱的恶性循环。
要想目标真正起到作用,就要抓好两种类型的目标,第一类是定量目标,就像企业的月销售目标,第二类是定性目标,就是工作达到什么程度,例如团队合作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只有把这两类目标都抓好了才能让目标管理真正起到作用。
那如何通过目标指明方向和产生凝聚力呢?这就需要做一个关键的工作,就是目标描述。因为目标不是靠管理者一个人去完成的,而是要大家一起完成的,你对目标有信心你也要让大家有信心,所以要对目标进行描述,让目标在大家的脑海非常清晰,才能真正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对目标非常地认同、非常地有信心,大家就会围绕在目标的周围,使目标具备了很强的凝聚力。
目标描述要注意6个方面:
明确企业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方向;对行动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要让大家都认为是可行的;目标的描述要是实际,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描述的时候要有行动方案;要多沟通,让大家从心里认同你所描述的目标;要让大家感觉到你坚定不移的领导意志;迅速并踏实地开展工作。
作用二:提高士气及激情。
确立了目标,管理者就要制造竞争的氛围,把目标进行分解,要让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完成了多少目标,别人完成了多少目标,通过竞争提高大家的士气与激情。
要做好这一点,管理者要做3个方面的工作:
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在管理中通过目标的完成情况激励大家的士气;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去解决,提高大家完成目标的信心;要不断给予员工激励,并不断推动和帮助员工去实现目标。
作用三:减少管理压力,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目标的沟通,让大家愿意去完成目标,这样大家会自动去完成工作,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大量地沟通,但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通过提升员工的自主性,反而减少了管理的压力。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计划→过程管理→阶段评价→提升的目标的循环管理来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平。《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