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质监局立足服务提升电线电缆质量
让“血管”更通畅
□ 本报记者 王融国
“定期采集行业生产基础成本和管理成本,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形成动态清样,实时发布,让那些想以低价劣质产品中标的企业无法生存。”湖南省质监局副局长徐新楚的话音一落,参加近日举办的该省电线电缆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的76家生产企业负责人表情各异,惊喜者有之,错愕者亦有之。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电线电缆近年来发展迅速,占到电工电气行业的1/4。湖南市场需求近300亿元,行业年产值80亿元,其中,湖南的金杯、华菱、恒飞等规模企业产值达40多亿元,整体带动了铜、铝等重要原材料产业和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低端电线电缆产业门槛低,催生了大量私营小企业。据统计,湖南省电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8家,只占全省20.7%的市场份额,而近95%是中小企业,导致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贴牌现象屡见不鲜,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市场上假冒我们的产品多,说明我们的产品做得确实不错。”作为湖南省电线电缆行业的龙头老大,金杯电工负责人面对市场现状,自嘲中透着无奈。无独有偶,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拿出优质产品参加国家电网、重点工程的竞标,也因报价高而出局。该公司董事长何忠诚表示,由于推行低价竞标政策,不少企业为中标一味压低价格,报价连购买优质原材料都有困难,更不要说组织生产了,正规守法的生产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直接导致低中劣供或低进高出,并成为行业潜规则。
在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材料仓库,码放整齐的铜杠让前来参观学习的许多中小企业负责人羡慕。“用一级铜杠生产的线缆电阻率低、导电性能好。这些一级铜杠都是江西铜业生产的,价格比二级铜杠每吨要高出1000多元,是生产线缆最好最贵的原料。”何忠诚告诉记者,电线电缆的价格、利润都是透明的,低价竞争是造成假冒伪劣泛滥的最主要原因,他希望通过高频次的监督抽查及重罚违法企业来提升行业质量。
与何忠诚的期望不谋而合的是,自去年起,湖南省质监局开展了专项整治。从湖南省质监局公布的监督抽查情况来看,规模企业抽查合格率高达95.4%,而中小企业质量抽查合格率仅为61%,质量问题相对较多的仍是普通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为应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严峻形势,湖南省质监局把中小企业较为集中、抽查总体合格率较低、质量问题申诉、违法案件较多的地区列为重点地区,把在建住建工程和市政工程、国家和省市所列重点建设工地等作为重点领域,把基础质量保障能力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作为重点企业,把带行业共性质量问题的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软电缆等为重点品种进行“重点关照”,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合,动员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重点突破、整体推动,共同为推进行业质量提升出谋划策、履职尽责。
为把工作落到实处,湖南省质监局把电线电缆行业作为试点,实施风险分级,启动分类监管。与此同时,湖南省质监局将行业现状、存在问题、潜在规则、发展瓶颈和建议,形成《全省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上报省政府、省纪委和省监察厅,严厉打击线缆采购招投标活动中的腐败行为,破解恶性低价竞标的行业潜规则,维护正规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