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白名单管理体系”跨海而来

2012-04-18 08:23:12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 本报记者 何 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服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月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日本行业自律标准暨白名单管理体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同时也标志着中日双方共建的白名单管理体系正式启动。白名单管理体系是对纺织品安全进行主动管理,覆盖了染色企业、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等整条产业链的质量追溯机制。

    据了解,白名单管理体系目前针对的主要是禁用芳香胺物质,该物质源自于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中所广泛使用的偶氮染料,而这类禁用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可能改变人体的DNA结构,从而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因此,世界各国陆续制定行业标准禁止使用这类特定偶氮染料。

    据介绍,日本2012年开始实施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的自律标准,计划对输日纺织品进行特定偶氮染料检测。而日本市场上80%的纺织品来自中国,如此多的产品一旦逐批进行特定偶氮染料检测,势必要增加几万、几十万元甚至更多成本,不仅为企业造成压力,还将对中日之间的贸易产生影响。

    如何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安全?如何在保护中国供应链的情况下,做到产品能溯源?如何从源头也就是染色环节进行管理,并将这种管理贯穿到整条纺织供应链?

    “白名单管理体系”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建立起来的。通过系统申请并获得“白名单资质”的企业,会被加入该体系的日本进口商认可,其产品出口时无需对特定偶氮染料进行检测,从而节省了出口企业的成本,保障了对日贸易的畅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会上指出,白名单管理体系既避免了对产品进行批批检测,有效降低了两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检测成本和时间成本,又保证了纺织品的安全性,使输日产品符合日本行业自主标准对特定偶氮染料的限量要求,为日本市场提供安全可靠的纺织品。

    纺织品的质量安全体系主要包含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两层含义,前者是指产品体系和生产过程上的控制和监督,后者则是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检测、监督。而白名单系统正是要搭建一个产品质量管控的平台,对产品和生产进行过程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日本服装时尚产业协会品质管理小委员会委员长保幸表示,白名单管理体系实施的目标正是将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双方贸易的顺利开展。

    会上,日本纤维输入组合通商对策委员会奥田利治委员长对日本行业自律标准实施的最新动态进行了介绍。他说,日本厚生劳动省已正式启动立法程序,在不远的将来,日本行业自律标准将被上升为法律强制执行,企业需高度重视该标准对出口日本带来的贸易流程的变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张希成表示,白名单管理体系实现了纺织供应链的溯源管理,对保证中日贸易的安全顺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白名单管理体系作为一个透明、共享的信息机制,为中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商业机会,有利于供应链体系的全面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质量报》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