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一种基本素质
——“老分析”章维珍和她的徒弟们
□ 陈 沐
初春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国公司)检验中心,因为这里有位人人称道的“老分析”。检验中心的领导和员工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她不仅多次荣获六国公司、铜化集团公司各类先进称号,还是徒弟们钦佩、敬爱的好师傅。
她就是章维珍。
章维珍所在的岗位,负责六国公司四套生产装置的中间产品、磷复肥成品及磷矿、硫酸等样品的分析。她们要在熟练掌握各种样品检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穿插进行各种样品的化学制样、将制备液送往仪器室进行仪器分析、填写原始记录、进行数据计算和复核、电话报出分析结果等,必须做到忙而不乱,忙不出错。
憨厚朴实的章维珍将自己的工作看得十分神圣——质量检验是生产的眼睛,既要快速准确地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又要体现公正性、科学性、先进性。“我分析一个样品,就要对分析结果负责,不能让问题出在自己手里。”
她一再强调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干我们这行,手脚要勤,干事要利索,切忌丢三落四。玻璃器皿要随手清洗,药剂、器皿等要按规定收拾摆放,时刻保持分析仪器、玻璃器皿、操作台面整洁有序。”“要将各种样品的检验程序、操作手法熟记在心,必须熟记各种样品的质量指标,培养对异常数据(与质量指标相差较大)的敏感度,一旦发现异常数据要及时复样。”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分析数据99.99%的准确率才能得到保证。
阮春华是六国子公司——湖北鑫冠化工公司员工。在六国公司岗位实习期间,阮春华与章维珍结成师徒。
谈及徒弟阮春华,章维珍回忆起了自身的“学技”经历。她说,刚上班时,自己被派往云南、南京等地的化工企业学习。当时学习资料十分有限,师傅也只是做简单的点拨,想学有所成,就得靠自己潜心钻研、勤学摸索,记下了几大本学习笔记。
章维珍说,现在各类专业书籍、参考资料十分丰富,新近大中专毕业生员工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也很强。在“导师带徒”过程中,她尽量让徒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不仅要教徒弟怎么做,还要教徒弟懂得“为什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徒弟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不管以后分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这些都是最可贵的职业品质。
通过师傅手把手地“传帮带”,很快,阮春华已能够独立完成主产品中各种养分的分析操作。
阮春华说:“师傅总是做的比说的多,业务过硬,而且对人十分和善。”师傅还让她认识到,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无论在哪儿都适用,永远也不会过时。
检验中心分析工施菊芳,从前在磷铵车间化验班工作。调到检验中心后,发现这里的工作与从前的大不相同,分析项目、检验程序、操作手法也要复杂得多。她主动提出要拜业务过硬、善良的章维珍为师。
章维珍要求她熟练掌握各种样品的检验规程,反复练习称量、滴定、恒重、沉淀洗涤等基本操作手法,叮嘱她做好学习笔记。对每个检测样品,章维珍总是示范做一遍、指导施菊芳做一遍,再由施菊芳单独操作,最后比较检测结果。
学徒初期,风风火火、爽直泼辣的施菊芳动作很快,却显得有些毛躁。做中间控制样磷酸分析时,结果总是出现偏差,施菊芳内心十分焦急。章维珍一面安慰她说这是新人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她不要慌,一面帮施菊芳查找原因。章维珍说:“称样、制样、摇匀等操作步骤一步稍有疏忽,都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每一步都按要求认真操作,才能确保样品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施菊芳接受师傅的指点后,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在师傅的敦促下,施菊芳逐渐养成了细致清晰、有条有理的工作习惯:分析一个样品,首先准备好需要的试剂、器皿;每做一步,都要理清思路、按部就班,手法也要精准,点点滴滴都不能马虎;做完后立即收拾药剂、清洁器皿、整理操作台面。经过两个月的“导师带徒”学习,施菊芳顺利通过了理论和实践上岗考试,提前“满师”,开始独立操作。施菊芳感激地说:“是师傅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两年来,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所负责的样品的分析数据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