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职工安全培训机制需要创新

2012-02-22 07:54:24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 杨 涛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一样,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创新也势在必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主动迎合职工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在安全教育中与职工进行感情互动,注重实效。

    事例:笔者在参加某矿采煤三队安全学习时,该队一段时间以来,连续几人受伤,职工思想一度不稳定。该队领导班子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开展“安全家书进会场”活动,鼓励每位职工的亲人写一封安全书信,并在每周安全学习时宣读。书信中流露出的浓浓亲情,使职工的思想受到很大触动,安全形势也大大好转。

    点评:上述事例中,该队在安全生产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大打亲情牌,强化安全学习,从心理上拉近了与职工的距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抓好直观易懂的事故案例教育,充分发挥对职工的教育警示作用。

    事例:某矿采煤队运转班曾发生一起因图省事,不按章操作而导致吊钩滑脱的伤人事故。事故发生后,该矿及时追查事故责任,并在全矿进行通报,随后又制成学习资料让职工反复学习,对职工的震动很大。该矿至今未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点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者图省事、不按章操作或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对这类违章现象不能只要追查一过就束之高阁,应制成学习材料对职工进行拉网式教育,起到抓好一个点、教育一大片的作用;其次,应将本矿或本队出现的违章事例及造成的后果,制成专门的案例教育资料,与职工共同分析事故成因,杜绝职工的侥幸心理;最后,要给职工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加深案例在职工头脑中的印象,从根本上预防违章行为的产生。

    第三,培训应结合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做到授人以渔。

    事例:对某矿一线职工的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调研时,常常听到区队管理人员及基层职工反映,每次培训时基本上都是老一套,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久而久之使职工产生了厌学情绪。职工建议,在以后组织学习培训时最好能做到理论与现场相结合,分专业、分工种,并采取定岗定员的方式,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点评:企业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要抓住重点,结合实际,针对职工的需要进行对口培训。培训同时要结合实际的标准化作业,通过岗位操作规程、风险识别与警示教材等培训,使每位职工在生产作业中都能熟练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同时结合现场作业,深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和防事故演习活动,把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技术训练结合起来。

    第四,为职工营造平和的工作心态,改变职工的应付式工作思维。

    事例:很多职工很喜欢打听什么时候有检查的消息,每逢组织检查,就高度紧张,工作干得有板有眼,但只要检查一过,就立即反弹回到老一套的干法。就是这种不健康的工作思维,最易形成整体性的“检查综合征”。

    点评:如果管理者对安全工作时紧时松,对平时一些细小的事故隐患与习惯性违章操作视而不见,会在无形中对职工造成暗示性的纵容,造成安全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酿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各级管理人员应确立职工是具体工作的操作者,是安全规范的实践者,是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先行者的观念。通过培训树立职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引导他们自我加压,自查自纠,安全检查要形成闭合管理,最终做到检查与不检查都一个样。

    第五,提高班组长素质,搞好班组学习氛围,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事例: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煤矿的班前会都还是由各区队的队级管理人员主持,班组长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班前会主持人。某矿掘进一队在每周的安全学习会中推行分组讨论制,每次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由班组长自己主持,对本班组近段时间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总结,对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发动全体班员参与讨论,而队级管理人员只是在旁边起补充作用。如今,这个队每月的工作量在该矿都名列前茅,职工队伍稳定,取得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点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通过提高班组长素质和打造学习型班组,才能使安全生产成为全体班组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一是要改变过去的班前会的开法,班员人人发言,自己讲述岗位风险识别与工作心得,然后干管人员纠正指导,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班组长素质和管理经验,加强现场协调组织能力;三是班组学习活动应围绕本班组、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发挥班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名职工查找现场和岗位存在的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分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较大或存在共性的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中国质量报》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